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福建省地税局、省科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就税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走访了40多家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总得看,福建省税务部门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兄弟省市比较,与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来看,本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现行部分优惠政策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为此课题组建议:对高新技术企业所交增值税采取特殊政策,补充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更优惠税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引入了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度的概念,并计算了中国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山东省六个中国东部沿海省市的加工贸易区位熵.为了进一步确定产业集聚与加工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东部六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技术水平、FDI、劳动力投入和产业集聚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福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02.95亿元,比上年增长50.8%。福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居全国第7位,比1995年的第11位提前4位,占全国的比重为5.0%。居在福建省之前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天津和浙江。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贸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代表,数字经济为其推动区域环境塑造、科技创新、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对设自贸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设自贸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而数字产业化呈现负向作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设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均存在“U型”关系;相比产业数字化,“两化”协同所起到的正向作用不高;上海、海南等部分沿海型设区省市的数字产业化开始起到促进作用,内陆型设区省市的产业数字化起到的正向作用显然更高,而沿边型设区省市“两化”协同水平较低,难以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发展水平提高,数字产业化对设区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负转正,而产业数字化的正向作用则在减小;数字产业化的负向作用随产业数字化强度提高先减小后增大,而产业数字化的正向作用则随数字产业化强度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要素,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以及推动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意义入手,分析了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短板,比较借鉴了国内兄弟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经验,思考并提出推动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永仕  王健 《技术经济》2011,30(9):70-74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有效培育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市创造的一条重要经验。福建要加快发展步伐,增强产业竞争力,也应当着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为此,本栏目编发了三篇论述产业集群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五七 《技术经济》2010,29(8):33-37
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沿海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向中部加速迁移的趋势,安徽正面临着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相对产业梯度模型,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安徽在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显示了明显的承接优势。安徽要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促进制度创新,改善产业承接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承接绩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0.
侯曙光  占秋银 《经济师》2007,(3):277-279
福建省福鼎市玄武岩石材产业是福鼎市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对福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经营体制不健全,产业管理模式不规范的问题,影响到该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必须通过转变经营机制及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安全生产和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促进福鼎玄武岩石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工业国际竞争力和主导产业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工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的计算,认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制品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福建省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当定位在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能够发挥劳动力优势的领域和生产环节,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我国内陆地区产业RD环境,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科技人力资源、RD配套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支持5个维度构建了产业RD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重庆、四川和陕西等中西部七省市产业发展实践,选取七省市IT产业RD机构和相关企业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SPSS18.0对156份产业RD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和RD配套服务对中西部地区产业RD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3个维度,且RD人员总量、RD资源开放与共享、成果交易市场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引进政策等10个二级变量与IT产业RD环境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中西部地区IT产业RD环境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变化最大、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同石油化工、机械设备一起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福建省的经济生活,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的消费密切相关。本文将从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全国的位置入手,分析发展产业集群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并提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引导产业合理转移对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逐步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然而其学理认识还存在较大缺口。本研究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典型项目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产业转移形成的新模式和核心动力。研究发现,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主要表现为增量产能转移、算力数据转移、延链协同转移、成果孵化转移等四种新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驱动力、分工重塑力和制度作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路径模型,为西部地区通过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明  赵丹华 《发展研究》2013,(11):50-55
通过分析战略新兴产业的特征,在总结国内外产业技术路线图绘制的基础上,提出“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研发”的绘制路径.以福建省LED照明产业为例,运用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描绘了未来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加强产业集聚、利用区位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等建议,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规划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我国内陆地区产业R&D环境,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科技人力资源、R&D配套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支持5个维度构建了产业R&D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重庆、四川和陕西等中西部七省市产业发展实践,选取七省市IT产业R&D机构和相关企业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SPSS18.0对156份产业R&D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和R&D配套服务对中西部地区产业R&D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3个维度,且R&D人员总量、R&D资源开放与共享、成果交易市场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引进政策等10个二级变量与IT产业R&D环境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中西部地区IT产业R&D环境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宁德市电机电器产业是闽东的第一大产业,其中中小型电机产量及出口居国内第一位,与晋江鞋业、石狮服装、德化陶瓷并称为福建区域经济4张“烫金名片”。产业分布以福安为重点,幅射带动周宁、寿宁、福鼎等周边县市的铸造、漆包线、模具等电机上游配套工业发展,并向宁德市所在地等交通便捷的区域延伸发展。目前,宁德电机电器产业被列入福建省30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宁德电机电器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以文化建设为主流的其他产业逐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如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根据地域风俗和区域特色为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融合,以地方经济为推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改变传统旅游业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当地人文环境的渗透,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福建省将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例,对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讨论,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替代固定电话,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联系和沟通最主要的手段。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我国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华为、中兴、大唐等为代表的国产通信设备厂商迅速成长和壮大,并开始走出国门。福建省的无线电通信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成长迅速,并已经形成了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通信产业基地,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本省特色的无线电通信产品。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临近,福建省无线电通信产业有望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展最快、最有活力、应用最广泛的,具有明显示范效应支柱型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林欣欣 《发展研究》2000,(11):41-43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环保产业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但是,环保产业发展也存在管理体制落后、总量小、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加快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我省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