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最早论及“低碳经济”的政府文件是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但是这份文件出炉之后反响并不是很大,诸如大排量SUV等高耗能产品仍然在西方大行其道。到了2008年,低碳经济一下子成为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如何高效利用能源,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发展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敖 《甘肃金融》2012,(4):45-46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因此,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金融,助推经济发展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低炭产业、低炭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资源并不丰富的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理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迅速响应。2006年,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自那以后,全世界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国家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从政策角度来讲,“低碳经济”一词是由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年2月24日所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当中提出的。2005年由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相关发言人在英国所召开的“向低碳经济迈进”这一会议无疑将低碳经济推向了国际社会。此后的亚太会议、巴厘岛会议更是将低碳经济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方针的制定高度。碳交易、碳资源税等低碳经济问题的法制化势必会成为国际法律法规与各个国家地区规范性文件在制定与完善过程中首要考虑与关注的问题,这对于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同样如此。本文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法规现状,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建立健全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合理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婧 《上海保险》2010,(10):30-33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共同选择。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李俊彦 《中国外资》2011,(24):150-150
低碳经济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新型能源,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正确处理好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新兴能源与传统能源,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8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努力把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这次会议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或许中国低碳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低碳经济的概念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甘肃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 《甘肃金融》2010,(6):25-26
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以及发展现状(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在过去的200年里,地球上的人已经用掉世界矿物能源总储量的一半左右,仅仅在20世纪,人类社会用掉的能源就超  相似文献   

11.
王聪明 《时代金融》2014,(12):22+27
工业革命以来,就全球而言,部分国家以高耗能、高环境污染为代价,追求经济上的发展,但随着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世界开始探究低碳经济,从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开始,美国、日本、中国等也相应加入到低碳经济的行列,中国在低碳经济政策因素推动下,低碳创新技术步伐逐渐增强。如何协调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没有和谐,中国的经济将会难以发展。本文将探究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在未来中国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陈醒 《国际融资》2010,112(2):78-78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行,会议进一步促使世界向低碳经济迈进。一直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完成了中国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低碳经济及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行动的书籍《低碳经济——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并获得世界银行授权,翻译了世界银行关于碳市场分析的年度权威报告一《世界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2003—2009)》。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9,(9):116-116
《中国的清洁革命Ⅱ低碳商机》深度调研了交通、工业、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剖析其背后的政策、技术和资本推动力。报告发现,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低碳产品和服务等领域的世界领跑者,存在于这些领域的商业投资和经济机会雏形渐显,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激发。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杭州市提出了要在全国率先打造"低碳城市"的构想。2009年1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提出了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新政"。  相似文献   

15.
碳金融提出的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引发了全球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退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日趋多元化,交易规模逐年成倍增长。在低碳浪潮下,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通过金融手段来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与气候、资源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冲突,其主要途径是依托碳交易市场,通过摄化减排受益等方式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采用低碳的理念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金融》2010,(10):20-22
本文通过阐述发达国家在低碳能源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做法,结合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的特点,分析我国低碳能源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我国发展低碳能源需要制定能源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及技术创新机制,并大力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这对我国进一步研究和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在能源战略上都经历了巨大转变,欧美发达国家最终选择了低碳经济的能源战略新路线并作为21世纪的发展路径,中国刚刚完成一轮国家能源战略的建构,又将要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在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概念界定,在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有高能耗、高污染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参考相关重要文献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地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能源方面的问题;结合大量统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中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础,且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很大潜力。因此,中国应该着重在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以推行低碳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露  李杰 《中国证券期货》2012,(11):172-173
发展低碳经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陕西省能源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高,节能减耗压力较大。本文利用近20年来的数据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并计算得出了这些年陕西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碳排放量及CO2的排放量。最后,在以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建立健全低碳法规体系三方面提出了推进陕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书讯     
低碳经济学主编:周宏春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日期:2012年5月本书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经济学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情景、中国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框架、发展重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和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对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