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欠发达地区",主要指相对于珠江三角州地区而言的粤西、粤北和粤北地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代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张谷 《特区经济》1995,(10):14-15
<正> 改革开放17年,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潜在问题不少,尤为突出的要算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或不平衡.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部发展的协调性较差,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市场调节功能不足,经济活动缺乏明确规划,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的相对紊乱之中,针对这个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抓紧研究和制定珠三角经济区规划战略.其二,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广东其他经济区域间的发展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协调措施,致使珠三角经济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近年来持续加剧.比较而言,这一方面问题却远未获得广东各界的高度重视.至今为止,广东理论界和决策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珠三角经济区与广东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严重不协调现状,及其对广东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现实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产业联系度和区域经济联系度,对广东省2001~2015年度主要产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数量规模在增大、行业覆盖在扩大、结构构成在优化;但山区是第一产业、粤东是第二产业的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在第三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山区和粤西远比粤东大;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在强化;但东西两翼和山区异化明显,粤西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明显大于粤东、山区。来自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联系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产业空间联系与承接产业转移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正相关关系,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省内产业转移园的建设对产业转移迁出地(珠三角地区)与承接地(韶关)之间产业空间联系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为此,建议关注产业转移质量和效应,促进产业转移规模、质量和结构上的升级,重视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对接与融合问题,建立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产业对接与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整合泛珠三角经济圈过程中,广东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珠三角地区全面发展和产业转移,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应该重视粤北、粤西等珠三角周边地区的经济的稳步发展;在构建跨省经济圈的同时,实施“两拳出击”的战略,一手抓好省内落后经济区,一手开展与西部的三省合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张丽  蔡靖方 《珠江经济》2008,203(7):55-61
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区域,其产业转移的对象区域选择既可能倾向于本省内欠发达地区,也可能倾向于处在同一低梯度水平的中西部地区。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经过分析发现,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所不可比拟的三大优势因素,小珠三角地区并没有向距离其最近的本省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而是直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本文认为,小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都应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以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广东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不尽合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广东确立人才“第一优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不利于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分析“双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从流动意向的角度指出劳动力“单向”流动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珠三角和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华 《南方经济》2002,1(8):13-1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发展路径,这是由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的。广东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就其总体来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速度缓慢,因而拉大了与珠三角的差距。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不是要求山区移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路径,而是迅速推进农业的两个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珠三角与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个区域的竞争方主要表现在其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地区涵盖了东、中、西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根据范海英(2003)的研究,广东省2002年的产业结构高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份,同时结合泛珠三角地区各省GDP的总量来看,广东省尤其是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珠三角”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广东省在发展第二、三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省份则相对处于劣势,这为广东的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瓶颈,腹地狭小已成为“大珠三角”发展的“软肋”,在以上方面,其他8省区相对于“大珠三角”则能优势互补,产业梯度转移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泛珠三角各省区具备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各项条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大珠三角为龙头,通过由港澳——粤闽发达省份——其他欠发达省份级差转移的“雁形发展模式”实施产业转移。另外,在转移中,应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湛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外移时期,如何把握机遇,迎接产业转移,应对承接产业面临的挑战,实现科学有效地承接,是湛江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研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湛江承接产业转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实现科学有效承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经济合作中“港主服务业”为的是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实现粤港产业共赢。香港应发挥与广东制造业的互补优势,重点发展:为广东工业服务的专业服务业,为广东出口贸易服务的国际贸易业和物流业,以香港为中心的、以大珠江三角洲为半径的旅游业。香港无法或不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广东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产服务业、香港没有竞争力的或与珠三角没有互补关系的生产服务业。“粤主制造业”,不等于“穗主制造业”,广州仍应把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的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毗邻珠三角,是承接珠三角地区边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珠三角企业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行业商会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以基于行为的企业迁移理论为依据,阐明了行业商会引导、协调企业搬迁,与政府沟通的职能。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行业商会在促进产业转移方面的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台商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台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的现状、特点与趋势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广东珠三角应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及产业群集优势,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房慧玲 《南方经济》2010,28(2):74-82
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很不平衡,近98%集中于只占广东面积23%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占广东面积77%的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加工贸易却仅占2%左右。东西两翼和山区五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在加工贸易企业数量、规模、进出口额及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加快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显得尤为迫切,对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削弱,珠三角迫切地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对珠三角的产业集聚及创新情况的问卷调查表明,珠三角企业间联系紧密,企业业绩较好并重视市场导向型的研发,珠三角地区营商环境的形成得益于上下游企业间相互支持,而非政府行会学校等支持组织给予的支持。总的来说,珠三角作为广东、全国经济活动的积聚地区,市场导向型的创新特点很突出,并且非正式联系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进球 《广西经济》2007,(12):50-5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高新技术和重化工业的冲击下.广东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纷纷开始向外迁移。据粗略估计.广东传统产业转移涉及的资金已达数百亿规模。对此,广东省政府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它知道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却又担心会造成珠三角的空心化、财税收入的流失.更何况广东也有欠发达地区。在广东省政府看来.最理想的效果莫过于传统产业转向经济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和山区.这既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腾出了地方.也为东西两翼和山区打下了产业基础。在这种思路指导下.2002以来广东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分行业实施方案》、《关于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等文件,其中的一些内容实质上已经构成了新地方保护主义.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封小云 《珠江经济》2007,190(6):56-61
CEPA启动了珠三角与港澳新一轮经济互动目前,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港澳)正面临新的全球产业集聚的重大机遇。20世纪后20年,大珠三角在广东先行开放的启动下,通过珠三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GDP连续24年全国第一,为了突破多年来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广东创造性地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富裕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欠发达地区要把劳务活动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产业,由农村的“副业”提升为“主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广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冰 《南方经济》2001,(12):55-58,54
“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依赖于农民问题的解决。现阶段、广东省不同区域“三农”问题的表现不同。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如何实现农业技术跨越问题,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归缩是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