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使用食品价格、肉蛋奶消费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受灾面积以及货币供给等变量,建立随机波动时变参数(SV-TVP)模型,通过Bayesian Gibbs Sampler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对1994-2012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的决定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自1994年以来的四次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均以农资价格上涨推动为主;其次,只有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才有可能影响食品价格,而一般的自然灾害对食品价格难以造成影响;再次,需求因素只能在长期造成食品价格缓慢上涨,不会造成食品价格的短期快速上涨;最后,超额货币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虽然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但实际的影响程度非常小。文章还提出了一系列稳定食品价格的对策建议,如提高流通效率、对农业生产资料退税、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及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我国蔬菜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引进式技术进步发展模式下的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是造成蔬菜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流通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的深层次原因。这种不平衡的生产力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蔬菜价格将在长期内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为了缓解蔬菜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需要提高蔬菜的生产效率,加大蔬菜生产资料成本补贴,压缩流通环节链条和减少流通费用,并保证大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与蔬菜用地的比例。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潘熙宁 《经济论坛》1994,(24):16-18
物价,涨得实在太快了 我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连续两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都保持在13%以上,然而,物价却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其指数攀升再攀升,直冲红灯频闪的警戒线: 1993年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家统计局一组统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4.7%,其中35个大中城市为19.6%;零售物价上涨13.0%;粮食上涨27.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0%;农业生产资料上涨14.7%。  相似文献   

4.
2013年,推动我国物价上行的因素有所增多,特别是消费需求恢复性增长、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刚性上涨、猪肉价格周期性回升将促使CPI涨幅扩大。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会对CPI上涨产生一定影响。预计CPI同比呈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涨幅为3.2%左右。宏观经济政策应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控制好物价较快上涨的货币条件,适时适度对鲜菜和猪肉价格进行调控,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资产市场调控力度,深化资源价格改革,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管理。  相似文献   

5.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需求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低档住宅供不应求,高档住宅空置过多等问题。一时间,关于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由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会直接带动钢铁、铝合金、水泥和能源运输等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使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央行加息。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以来,在肉禽蛋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带动下,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且呈高位运行态势。与此同时,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大幅上扬。新一轮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有哪些影响?农民能否从价格上涨中真正获益?这是各级政府、专家学者以及农民密切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2001~2007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状况,分析了影响农民可持续增收的相关因素和面临的障碍,最后探讨了解决农民可持续增收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武爱民 《经济纵横》1990,(12):28-31
<正> “八五”期间,如何理顺生产资料价格关系,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向何处演变?无论从改革还是发展的角度看,都是急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治理整顿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又使生产资料双轨制呈现出一些新问题,从而,给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从产生到现在,其发展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一) “雏形阶段”(1980——1985年)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计划价格多元化,突破了30年来单一的计划价格形态。 (1) 对电子及机械产品实行浮动价格。在1980年前后,首先对当时出现滞销的部分机电产品实行浮动价格,限制下浮的幅度为20—50%。  相似文献   

8.
2000-2011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对其2000年到2011年的国际、国内价格变动特点比较,挖掘出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燃料产量迅速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动等.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最后根据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比较分析,得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1993,(6)
<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多方信息,预测今年物价将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根据是: 一、高速扩张的投资和工业生产,将会首先拉动生产资料,特别是投资价格上升。1992年初较多的生产资料库存吸收了相应的生产资料需求,这一条件今年将发生变化。如果今年投资增长率达到和超过30%,则生产资料价格将可能在去年高幅上升的基础上再升10%左右。 二、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将面临两方面推动:一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将推动工业消费品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8年江西生产资料市场调查研究发现:2008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呈回落态势,上半年大幅上涨,下半年急速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2009年江西省生产资料需求继续放缓,在产能全面过剩的形势下,市场供需增长势头将进一步回落;价格总水平将低位运行,不同品种价格走势各异,全年价格水平将较大幅度低于上年。为此,本文通过2008年江西生产资料市场简要分析,预测今年生产资料市场的走势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9月份,我国的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速度较快。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发改委的最新数据显示,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当前消费价格中涨幅较大。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分析表明,在1978~2010年的样本区间内,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对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因此,在出台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选择上,应持谨慎的态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微弱的负向影响。切实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应是政府的长期政策取向。而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农业综合补贴支持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失为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下半年电煤价格出现上涨始,直至今日,由价格之争引发的煤电矛盾愈演愈烈,虽然在近一年中电煤供应大部分时段保持供大于耗,目前的库存量也创下了近几年电煤库存的历史新高,但电煤价格矛盾依然突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的压力。本文仅就这一现象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先庆  彭雷清 《经济纵横》1991,(10):33-36,32
<正>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拟就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困境、出路以及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和转换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一、生产料价格双轨制:起源功过、困境生产资料价格双轨(本文主要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制”)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同一种生产资料部分实行行政定价,部分实行市场定价的一种市场价格制度。它是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采取渐进式改革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同时也是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物资和价格体制条件下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15.
王更新 《经济纵横》1991,(12):55-56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价格管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生产资料价格单轨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1983年国家允许石油产品计划外部分,按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1984年对三十七个统配煤矿实行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加价25——50%。1984年5月20日,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2%)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国家定价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相似文献   

16.
郑诚 《广东经济》2004,(12):35-36
物价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百姓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有关统计显示,与上年同期比,广东今年1-10月居民消货价格总指数上升3%。“总体上看,今年以来广东的价格回升与经济运行相适应。本次价格回升是温和的、结构性的,并不是全面的、持续的、显著的上涨,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有专家测算,若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1-9月,居民消费价格仅上升0.4%。这次价格回升是恢复性的。是在2001,2002年持续下降后的恢复性上涨,这对走出通货紧缩阴影,促进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以2000年为定基,2004年9月,广东居民消费价格仅上升2.5%。但同时也应看到,部分商品如石油、钢材、煤炭、化肥价格较大上涨,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自1985年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来,其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向市场轨倾斜过快的趋势。 (一)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和比重逐年减少。1988年,国家统配物资已由1979年的256种减少到27种,由中央各部门作为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由316种减少为45种。重要生产资料统配比重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8.
苏林 《发展研究》2004,(7):17-19
今年以来福建省价格延续了2003年四季度的走势,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带动了能源、原材料价格迅猛上涨,但是目前尚未明显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扬,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仍然是以粮油为首的主副食品价格变动。1-5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4%。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形  相似文献   

19.
<正> 改革以来,我国在生产资料价格上实行了"双轨制",而在其进出口价格,直接表现为双轨形式的价格是没有的.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不难看到价格"双轨制"给生产资料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也是存在的,而且很复杂,应该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国内价格水平和管理状况,是生产资料进出口经营与实现自负盈亏的基础和条件.国内价格"双轨制",不仅没有解决外贸经营上自负盈亏的难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价格改革迈出较大步伐的一年,也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一年。上半年,由于投资需求拉动,消费基金膨胀,金融秩序出现混乱,致使价格上涨较多。自6月份起,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和价格管理,使上涨较多的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趋于平稳,有些品种价格有所回落。但是,自11月下旬以来,粮油价格出现猛涨,并开始波及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上涨,使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粮油现象,加剧了居民对涨价的心理预期。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从12月中旬开始,陆续采取了平抑粮油价格的措施。那么,当前我省市场价格情况怎样,1994年的各项改革对价格上涨有多大的影响,商品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