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从全国和分东、中、西部地区两个视角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邻省份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具有政策模型效应;从整体来看,财政分权并没有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但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转移支付和人口密度对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公众需求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
最优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基于2007-2014年30个省份环保治理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各省环保支出效率,发现环保支出效率普遍不高且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得到环保支出效率的基础上,以财政分权为核心解释变量,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建立面板门槛模型重点分析财政分权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环保支出效率的不同影响。实证发现,财政分权对提升环保支出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财政分权对环保支出效率的影响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激励地方政府行为、改革财税体制和提升民众参与度等措施来提升环保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是一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两个维度,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政分权程度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交互影响作用。通过2010-2014年30个省级政府的实证数据进行混合OLS回归,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小。省级官员的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减小,同时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省长和省委书记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并且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据此提出建议,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膨胀。  相似文献   

5.
马雅丽 《西部论丛》2008,(10):60-6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截至1994年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于分权,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给予了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较大的财政收入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励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但分权制度下的财政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于过于强调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以致于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税基,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引起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的空间互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互补性,即一个地方政府效率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和对外开放度对相邻地区政府效率的提高均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可从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官员交流与激励、建立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着手,促进地方政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发挥正外部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祁毓  李祥云 《南方经济》2011,(11):42-53
当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在相当程度造成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走低。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数据的GMM方法着重考察和检验了财政分权驱动下放松劳动保护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机理是,在财政分权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可能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并将其作为引资“优惠政策”和争取本地选民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政分权正是通过弱化劳动保护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因而财政分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地决定着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动,此外,2005年以来所实施的有利于改善劳工保护的系列政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果。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陶然  袁飞  曹广忠 《世界经济》2007,(10):15-27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与政府间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安排对地方政府大规模协议出让土地的激励,并讨论了区域间政绩竞争和地方禀赋条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当期和滞后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本文还对目前中央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体制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了现有政府反应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Bureaucrat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troduced as par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since 1979 has unleashed strong incentives for China's local governments to pursu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same incentives have also led to local protectionist policies inhibiting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aints or freedom with which local governments can implement their protectionist policies. Using a panel data of 29 China's regions over the time period of 1985–1997, we find that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of bureaucratic integration (specifically, concurrent appoint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mposes constraints on the local governments from practicing protectionism. We also fi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local protectionist policies is limited by market competition, specifically, competition from foreign-invested firms operating in China and foreign imports. Our results on the role of local protectionism remain robust to controls for the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政府间转移支付、物流专业化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为基础,采用2000-2013年中国县级财政经济统计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探究政府间转移支付、物流专业化与企业出口行为的总体关系。研究发现,政府间转移支付显著推动企业出口参与度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增长,物流专业化对上述企业出口行为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政府间转移支付在物流专业化与企业出口行为的关系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通过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消除分配政策影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外生冲击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物流专业化的交互项对企业出口参与度的回归结果变为正向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财政收支结构促进企业自身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扩张;物流专业化主要通过物流规模扩张和物流效率提升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长期持续和当前复杂艰难的国际贸易形势下,这一研究对我国继续优化政府间转移支付分配结构、强化物流专业化比较优势,进一步释放企业出口潜力,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区专业化能否提高我国的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2002~2008年分省分行业4位HS分类贸易数据,采用Hausmann et al.(2005)的方法测算了各省份的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研究地区专业化对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显示,地区专业化对中端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比低端和高端影响大。而普通最小二乘和广义矩估计进一步显示,地区专业化和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之间成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控制了地区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禀赋、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开放度、外资进入程度和金融发展变量后,计量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结论具较强政策意涵,即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产业和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任重 《开放导报》2008,(6):30-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引发了诸多争论。本文回顾了在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倒U”理论、收入差距测度、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研究等几个方面产生的理论争论,并做出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model.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freer trade and FDI will upgrade China's technology, improve its skills of labor,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ocal firm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ve wage of skilled labor to unskilled labor will rise. The size of this rise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prote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Th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 coordinating policies on FDI, labor market reform,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Using a panel of Chinese export data at the detailed commodity level over the period of 1988–2006, we show that China’s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follows a U-shaped pattern: both the interior and coastal regions diversify from 1988 to 1994 but specialize during the later reform period of 1994–2006. A theory of tariff reductions is proposed by constructing the Dornbusch–Fischer–Samuelson (1977) continuum of goods Ricardian model in a setup of two countries and three regions. The U-shaped pattern of specializ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foreign tariff reductions followed by Chinese tariff reductions. This finding is supported by simulations, US–China trade policy review, and the pattern of China’s coast–inland wage ratio.  相似文献   

19.
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高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反之,处于低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加入WTO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降低了中国分工地位,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悲惨增长";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偏低,两者不匹配。  相似文献   

20.
樊长科  陈述 《改革与战略》2011,27(7):134-136
文章采用区位商和樊卓福(2007)构造的地区专业化系数为指标,对广东省地区专业化水平进行度量,并分析规模因素、地区特征和产业特征对广东省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优势理论对广东省地区专业化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劳动力禀赋和熟练劳动力禀赋是影响广东省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重要因素,城市的规模、市场潜力对地区专业化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但规模经济的影响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