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近一年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相继出台,这些规定分别从公司治理结构、股票来源、股份支付中的资金来源、会计处理等方面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做出规范。在相关法规、规范基本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自治规则的完菩决定了股权激励机制的运作效果,而业绩指标的选取又是自治规则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着眼于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协调,对高管人员股份支付机制中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构建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后,中捷股份成为首家依据该办法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同年9月,国资委和财政部下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权益结算股份支付会计在理论与实务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保平 《会计之友》2007,(2X):95-95
在新《公司法》开辟股权激励的法律通道、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初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之后,许多上市公司摩拳擦掌。不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迈步却一直等待“另一只靴子”的配套。时值2006年终,国资委、财政部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下称《办法》),此举意味着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基本构建完成,也标志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一个大的步伐。至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可以阔步前行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以下简称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政策体系,2006年9月30日,国资委制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印发之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对经理人乃至员工实行股权激励的冲动由来已久。但因政策不明朗,无疾而终。不过,看似平静的水面却一直暗流涌动。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其后,国资委也起草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股权激励似乎因政策逐渐明朗而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施行后,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直面于我国上市公司对高管及相关人员激励不足的现状,为建立健全我国上市公司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对调动高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将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包括监事会在内的监督体系的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时将面临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南山 《人力资源》2007,(4X):16-23
随着2006年中国股市的狂涨不停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规章的出台,股权这个一度遭受冷落的话题又被炒了起来,众多上市公司纷纷争先恐后地推出了自己的股权激励计划;然而,股权激励毕竟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伤人害己。那么怎样才能舞转这把“双刃剑”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来,公司高层管理者才会将股价和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由此股权激励负面效应尤其是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也逐渐显现。本文从理论上对激励对象动机、经理人机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压低股权授予价)以及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因素和其衡量指标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股权激励下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过程,并从优化契约等角度提出防止股权激励下经理人机会主义行办产生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泊尔等近50家上市公司提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一百多家公司纷纷表示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08年年初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发布了2007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亏损原因是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0.
卓越 《审计与理财》2008,(11):26-27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要提高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可以试行期权制。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约束、监督和制裁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提出股票期权制度。为鼓励上市公司实施职工股权激励计划,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2月,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已于3月1日和9月30日开始实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外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内办法》)。仔细研究这三部法规,细细揣度政府有关部门立法的用意和思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台后,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2006年10月中旬,共有181家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提出了股权激励的设想,其中49家有相对明确的方案;在《管理办法》出台之后,27家公司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并已有超过10家公司成功实施。分析这些股权激励案例的细节,对拟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等7章53条,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考虑到在股权分置情形下,上市公司股价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业绩,高管人员的经营成果无法通过股价来体现,股权激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管理办法》目前只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证券市场有效性和公司治理水平的要求较高,监管部门采取了在试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对《管理办法》加以完善的做法,以期稳妥地推行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的两类股份支付分别规定了会计处理方法,并对其确认、计量都作了明确的要求,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从此开始有章可循。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实施;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作为现代公司制度中关键的机制,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005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激励办法》),2006年国资委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办法,由此,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进入加速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并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各界纷纷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股权激励的方式,从中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质量,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公司法》开辟股权激励的法律通道、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初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之后,许多上市公司摩拳擦掌。不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迈步却一直等待“另一只靴子”的配套。时值2006年终,国资委、财政部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下称《办法》),此举意味着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基本构建完成,也标志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一个大的步伐。至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可以阔步前行了。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股权激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送给上市公司高管…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明确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已经制订完毕,近日将被正式推出。据与会人士透露,该《试行办法》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相比,更为严格和细化。《试行办法》中规定,上市公司全部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激励计划累计获得的股票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管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水平的30%以内,低于目前已出台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  相似文献   

19.
证监会于2005年12月31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具有深远的影响。自宝钢股份(600019)试水股权激励以来,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财会通讯》2007,(4):66-67
一、引言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已有中捷股份、苏泊尔、广州国光等上市公司提出股票期权激励的具体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100多家公司也纷纷表示将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场通过使用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人员勤勉敬业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