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从两汉萌芽到明清成熟,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程,其相关程序与内在价值是一笔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通过介绍其主要特点,观古鉴今,提及了几点对当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废除死刑--我国死刑的最终选择 废除死刑中国自身法治完善的必然要求.死刑,其最根源是古代复仇的思想.[1]由原始社会以血复仇制度演变而来的死刑制度,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而绝不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死刑曾经在历史上对维护国家统治及其社会安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重视,限制死刑、控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各国立法发展的潮流,在我国目前虽然就废除死刑还不具备现实条件,但对于死刑也同样秉持着"少杀"、"慎杀"的原则.首先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的缺陷入手,特别指出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法律监督中缺位,以此来探讨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死刑作为一种形式简单的刑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未产生较大的发展变化,只是随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执行方式和执行标准。近代自从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便出现了死刑的存废之争,成为刑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而也带动了很多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目前世界各国对待死刑的政策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完全废除死刑,有的部分废除死刑,有的保留死刑,但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我国是至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数量最多的国家。笔者从公正性、效益性和人道性的三大价值标准,简述我国死刑的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宰辅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到底就是君主专制体制下辅助皇帝进行决策的制度。宰辅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核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这里,笔者仅以汉唐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的发展变化、人员构成、机构职能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古老但历来颇受世人关注的话题。原因在于,死刑关系一个人的生死。死刑的威慑力究竟有多大?对杀人犯不处死刑能否得到普遍大众的认可?死刑是否真能阻止住恶性暴力犯罪的日益增加?本文从四个方面:死刑存废之争,减少死刑保障人权,死缓制度以及死刑复核程序来论证这些问题。着重讨论死刑的人权保护和价值观的转变——努力限制和减少死刑。  相似文献   

7.
胡羽知 《活力》2005,(7):172-172
一、现阶段的基本死刑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就提出了“保留死刑,少杀慎杀”的指导思想,确立和坚持了“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的死刑政策。这反映了党对死刑性质和作用的理性认识;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在“严打”和“禁毒”的斗争中,出现了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注重适用死刑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1997年的刑法中,死刑立法不断扩展,适用死刑的数量骤然增多。至此,我国的死刑政策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条件,指出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说明了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条件,指出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说明了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及对现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经历几千年辗转相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蕴藏了丰富的内涵。总结我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精髓,更有助于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官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监控机制是历代王朝都较为重视的制度建设问题,而对决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又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中之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国家监察逐渐从行政体系中独立出来,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监察与国家监察相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三级复核制度 所谓三级复核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为复核人,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项目经理复核,是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一级复核。项目经理对其  相似文献   

13.
栗洁  蒋少可 《企业导报》2014,(3):195-195,13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罚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刑法修正案(八)删去了13个经济型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提高了我国保障人权的状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我国死刑制度更趋完善,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但我国的死刑制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使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张中瑞 《民营科技》2011,(10):171-171
随着人权观念的日益弘扬,生命将日益被视为不可剥夺不可克减的天赋人权。从中国的社会的实践出发,尽管保留死刑已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但全面废除死刑的社会条件目前显然还未成熟。如何对死刑制度改革,推动中国废止死刑的进程,才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出台的《中国审计规范》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制度。笔者作为专职审计复核机构人员,参与了所在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制度的建立,先后承办了90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复核工作,责成有关人员补正、修改、纠正了24个审计项目的质量问题。几年来的审计复核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审计复核作为强化审计机关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在五个控制环节方面把好关口,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赵承波 《价值工程》2014,33(33):324-325
沉默权,作为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用以自卫的最重要的一项诉讼权利,其产生、确立、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指出应当在我国建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论证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在我国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应当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并应当对沉默权的行使作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职责转变,也完善了只对官吏的监督到对监督官员的监督程序.宋代的监察制度在经过不断变革的基础上逐渐地完善,使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本文综述多位学者的研究,对宋代中央监察制度进行了评论. 一、对宋代中央监察制度的形成进行研究 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时间问题上,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在贾玉英先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一书中有详细地介绍.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一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出现于战国时期,一说出现于秦朝时期,一说出现于秦汉时期.而中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制度是由御史制度、谏官制度与封驳制度三大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8.
稻香 《秘书》2015,(1):29-30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官本位"思想也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官员制度的相应改革,对官服也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规定。中国古代官服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颜色标示等级。不管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皆是如此。1官服制度的确立及官服颜色的变化官服首先是一种服装。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表现较差,审计丑闻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与会计师事务所未严肃执行三级复核制度有关,我们应该细化三级复核执行人的  相似文献   

20.
宋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其娱乐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浓厚的商业性质,独立化、专业化程度加强。宋代娱乐市场是中国古代娱乐市场发展道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娱乐文化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代娱乐文化市场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