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就总体而言,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需要拓宽视野,宽、长、高并举。其一,从宽度看,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许多地方土地低效利用、粗放经营或土地撂荒问题加重。近年来,许多地方出台措施,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将其与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结合起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普通农户,往往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也是开拓农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竞争型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农民合作社功能难以发挥、农业企业缺乏带动力、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缺乏完整安全的农业融资途径、缺乏农业后继人才等问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通过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有序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健全财政和金融体制机制等举措,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为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市场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土地流转承包情况、经营方式及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村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政策激励机制缺乏、农资价格过高、信贷渠道不畅、销售仍存市场风险、粮食晾晒和仓储问题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当依托项目资金与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发展较快的趋势,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仍暴露出如下问题,如土地流转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金融困境、政府扶持方式有待改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足,等等。现阶段,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路径,是要破解其发展困境。加速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金融困境、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家庭农场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户收入的增加。文章针对辽宁省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转水平低、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发展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现状、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迅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仍存在土地流转难、资金筹措难、服务保障难、经营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规划引导,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创新方式加快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强化对农业人才和技术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托管和土地流转是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践形式,是拥有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小农户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托管主要满足了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经营、获得农业经营收益的诉求,土地流转主要满足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统筹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和制度优势,生产托管和土地流转的灵活转化、相互促进是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置"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生产经营的产业化,要求建立以互信为基础的土地流转企业和农户生产农业经营主体间利益共享机制,以土地的良性流转保障"三权分置"政策落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相融和对接,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随着土地流转的进度加快,农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兴起。但作为农业的新生经营主体,涉农金融传统的信贷运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金融需求出现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金湖农商行在淮安市人行系统主办的网格化金融服务乡镇行中,与高效农业示范区金北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大户代表现场签订"三方协议",有42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80万元。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催生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担保难问题,该行在充分调查、广泛走访、普遍征询、多方协调、全面考证的情况下,推出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方协议"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以放开手脚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不少新型经营主体都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涉农贷款少、难、慢、贵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新型经营主体。近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却相对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要素。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流转困难、资金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在认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基础上,探索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及保证实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泸西县通过"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该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区、园区企业转移,促进了土地快速健康流转。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2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48%,涌现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22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不仅有经商的城里人,还有一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既整合了农业资源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农业生产成效明显。形式多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增多。近年来,该区土地流转不断升  相似文献   

16.
冯小 《中国农村观察》2015,(2):23-32,95
地方政府在农业改革中往往利用以资本下乡推动土地规模流转的方式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强制性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皖南平镇在近年来依靠优惠政策和国家项目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构出以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组织格局。受政策优惠和制度激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要求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支农项目等方面向他们倾斜,而且还成为基层农业治理结构中强有力的博弈集团。他们与地方政府的诸多博弈行动逐步"倒逼"政府,使农业治理的目标更加失衡与单一,这对当前农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实证探究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地流转的机理,为完善和促进土地流转提出建议。研究方法:采用Heckman模型,利用河北、安徽、山东3省11个县(市、区)45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1)强关系影响农户是否转入土地的决策;(2)人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影响农户转入土地量的决策;(3)土地租金不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转入土地及转入多少土地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翼城县通过"菜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田间地头传授新技术,提高了全县农民的生产经营素质;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不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就在这个进程中,仍然存在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不够、新的经营主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仅简单地开展了培训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分析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即组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土地流转难,规模化进程缓慢;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人才缺口较大;政府支持政策不足,政策落实效率不高等因素。[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来保障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的土地规模、资金、人才、科技和政策等需求,以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重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投资项目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和实施;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对流转达到一定期限的农户,加大政府奖励和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