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子》的精髓思想之一是"无",这是与道家直接从世界本原入手,从虚无生出有形的万事万物理念相联系的。而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道家也认为"无言"才是至境,远胜于拘泥于形式的"有言"。在《老子》"不言之教"的理论基础之上,《庄子》进一步发展深化了道家"无言"之说,其主张散见于《庄子》各章节。《庄子》的"无言"说本意是用来阐释道家的哲学理念,但在无意间触及到了语言学中的言意关系问题,又通过与后来的玄、佛思想相互渗透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注重含蓄、自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宋平 《商》2014,(49):113-113
“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道”这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其思想体系中,名,言,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此截取“庄子”思想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逍遥游》,试着去窥探“庄子”思想体系中,“名”的深刻内涵以及名与逍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初景波 《中国市场》2014,(26):159-162
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的《大畜》卦以及《系辞》的分析理解,参照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与宗教》中对初民思想状况的分析、《庄子·天下篇》中对"古之道术"的描述,认为《周易》之成书,有其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典故,有中国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朴素的概念规律,还有古人对世界本原的宗教式猜想和巫术式的掌握,这四者共同形成《周易》之书的四种来源。意、象、言、例,四者是统一的,形上之道、形下之器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自然主义与中国道家思想都强调"自然",但这两种"自然"却有着不同的意与境。自然主义受当时美国社会背景的限制,处于消极入世状态;而道家则是积极入世,淡定出世。从总体上来讲,自然主义倾向于悲观主义,道家则更趋于乐观主义。二者在伦理观上有一定的差异。一个关注"物",另一个更重视"内心"。  相似文献   

5.
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它影响、浸润于中国古典园林,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和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中生有"以及"和谐共存"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先生将道家思想中言说道体或境界的独特方式"正言若反"称为"诡辞为用",即辩证的诡辞,其作用在于不将所说内容予以实体化和对象化加以固定,而是从作用上活泼泼地展现出来。这一方法首先见于牟先生所揭示的《庄子》对于《老子》之道的发展中,其次则体现在向秀、郭象对《庄子》的注解中,同时也是牟先生用以诠释向秀、郭象注庄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在庄子与柏拉图的哲学中,语言受到排斥,他们认为道(意)与言之间、理念与语言之间存在等级关系。然而,他们都没有全盘否定语言,而是充分认识到了语言的价值。虽然他们对待语言的态度都存有悖论,但二者的悖论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庄子的语言观点中更多地显露出非理性、直觉性和生态自然性等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与老子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丽  白婷 《北方经贸》2010,(6):108-109
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历程。虽然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学占居了统治地位,但道学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思维方式也一直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据历史学家研究,凡是道家的理论占统治地位时,中国社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在当代社会,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吸取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并与之一脉相承的,其中道家的老子思想更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的理念来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郝智浩 《商》2014,(52):138-138
道家,中国先秦时期诞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等思想家为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哲学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中“自然”思想是重中之重,其对于社会的影响更是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牡会的不断发展,道家也逐渐地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学术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国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道家思想极具魅力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彭博 《消费导刊》2009,(24):211-21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成为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根源则来源于中国道家。而中国道家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造就了中国包容文化,所以历史上不论中华民族遭受了多么大的外敌入侵,最后都是以中华文明胜利而告终。无数文化融入汉文化而得以延续,无数民族融入汉民族而继续生存发展。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埃土无以成高山。中国道家思想与中国实用哲学造就了中国五千年文明。  相似文献   

11.
论商道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道家圣者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即能把握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并能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者,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道家另一位代表庄子则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中国儒家也崇"道",如《系辞传·上》曰:"一阴  相似文献   

12.
丁兰 《商》2014,(15):47-47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有起有落,当过治国思想,也曾被世人抛弃,但思想中的精髓于今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包括老子、庄子对道家思想的贡献以及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汲取道家思想精华,论析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天人、人人以及人自身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馨遥 《华商》2008,(15):101-101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注家普遍认为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篇,袁宏道的《广庄》"推广其意,自为一庄",对《逍遥游》之旨的解读更是表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主要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出发来解读其《逍遥游》之旨与庄子的区别,并以此来解析袁宏道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商》2015,(9)
养生思想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道家养生思想的角度出发,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切入点,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五禽戏习修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五禽戏习修的影响,揭示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五禽戏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这对弘扬民族传统健身功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1)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王弼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言意之辨"的中心内容就是在研究言意象关系的问题。"言意之辨"的实质其实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人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人是否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本文将从"言""意""象"的关系浅析,王弼"言意之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日益感到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有其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这些理论有个共同的特点:忽视人的价值,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而道家管理思想因其非常重视“人”的价值,而成为克服这一弊病的有效良方,它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思想。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对人的限制.肯定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通过对中国传统的道家管理思想的分析.着重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在《老子》一书中,关于圣人、侯王怎样治理国家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说明,道家所关切的政治是以侯王、君主、圣人和国家、天下为其价值指向的。道家主张宽松的政治而反对政治苛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老子那个时代,不存在什么比"治国"、"用兵"、"取天下"更大的政治,正因如此,老子的古代管理思想将这一切相混而获得了浓厚的政治情趣。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有十分强烈的谋略意识而成为"君人南面之术"。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是两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为主线融汇了儒、法、墨、兵、阴阳等各家思想。但是,各家思想在《淮南子》中都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状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这本以道家思想为主的著作中,各家思想都被道家思想所融贯。二是各家思想彼此互相感染、互相熏陶。文章旨在分析法家思想在这两重原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并以此探索《淮南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先秦原始法家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8)
中国现如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的新发展,中国所走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走向民族繁荣的振兴之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的新发展,是站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之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丰富了理论本身,也使理论焕发出与时俱进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四个关系"的认识,是对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全局性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它借鉴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大同思想,道家休养生息等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想发展,也已经作为执政理念渗透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之中,对于当前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作为北大学子,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十四年的我,对他老人家深怀敬意。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毅然从美国留学回国,投入亿万人民反蒋抗日的洪流,以"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的无畏精神,挞伐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和四大家族发国难财的丑恶嘴脸;在和平建设时期,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表了有真知灼见的经济理论,尤其是1957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新人口论",成为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