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运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式英语中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专指养老遗属和残障保险(T he Old-Age,Surviors,and Disability Insurance),简称(OASDI)。它是因为退休、死亡、残障而导致收入丧失的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机制。OASDI是由养老、遗属保险(OASI)和残障保险(DI)两个独立的部分成。可以这么说,在发达国家中, OASDI制度运行是最有效的。在北欧等国公共年金计划纷纷出现赤字的情况下,美国的OASD淮托基金却出现了盈余,而且对美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美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运行,以寻求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用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导致老年妇女贫困的原因,指出,应通过逐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扩大覆盖面,引入遗属保险,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以及加强对贫困老年妇女的社会救助等措施来解决老年妇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数额巨大且逐年增长,引起了广泛的质疑,而现有研究对政府补助企业的动机尚无一致的结论。基于理性经济人理论,考虑制度更改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7—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补助企业的主要动机,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企业的主要动机在于扩大就业和帮助上市公司“保牌”,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增加税收和帮助上市公司达到配股要求不是政府补助企业主要考虑的因素,也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补助。应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加强对政府补助的审批和监管,提高政府补助的资源配置效率,并积极引导政府补助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不论是从法律构架、治理环境、经营主体,还是保险模式、财政税收的扶持等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对保险的需求.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我国农业保险现面临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及政策性可行性角度进行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在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上展开探索,力图设计符合国情的农业保险体系和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2号》为代表的社会保障国际公约,提出了"老年待遇、残疾待遇、遗属待遇、医疗服务、疾病待遇、失业待遇、工伤待遇、生育待遇、家庭待遇"九类社会保障项目,由此形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同社会保障国际公约的要求相对照,我国在残疾保障、遗属保障、医疗保障、疾病保障、家庭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程度,逻辑地划分了五种典型农业保险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这五种典型模式的交易成本,最后结合国情就如何选择适当的农业保险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估作为保险中介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险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公估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保险公估人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分析,为保险公估人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保险企业的组织形式从最开始的相互制,发展到股份制乃至最近出现的保险集团化经营,是符合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本文将交易成本作为影响保险企业制度变化主线,分析了产权、风险以及治理对保险交易成本和变迁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国保险业发展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就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美国为例,对美国的洪水保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差异的比较分析,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框架.研究认为,我国洪水保险的经营模式应实施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健全我国洪水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制度创新不足,缺乏可行性强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瓶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首先应该受到其制度的约束,当然也包括大环境所导致的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托,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探索并总结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历史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房保险的发展模式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房保险因其具有的高保障、低费率等特征,正在成为一些省市涉农保险发展的突破口。论文在分析农房保险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国内政策性农房保险的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以福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协议统保模式;二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政府补助推动、农户自愿参保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推进我国农房保险的发展,一要在技术层面上合理设计农房保险险种和条款,二要在制度层面上建立农房保险的有效保障机制,包括组织保障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和财税政策支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保险代理人法律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代理人作为保险人的代表,自保险产生以来便已出现,并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保险代理业务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由于我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监管机制不健全,经济法治(包括保险法治)建设也刚起步,保险代理法律制度不完善,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保险代理制度必须推行法治,抓紧完善保险代理立法,严格执法,强化监管,使我国保险代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保险监管制度完善对我国保险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监管制度及其特点,介绍了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发展过程和保险监管现状.结合国际保险监管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与快速发展着的我国保险市场相比,我国保险高等教育发展显得有些滞后。从宏观上讲目前还缺乏保险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教育制度、教育规模方面缺乏一个总体构思,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保险人才流失严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不一致,保险专业理论教育与保险实践相脱节,保险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修渠道的拓宽等方面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年3月随着我国第一个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被批准筹建,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有关该制度建设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并未完全明确,这些问题的明确对于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际操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适宜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问题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由谁监管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出发比较了西方和我国保险中介制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根源,对于我国保险中介制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角度的解释,借此例示出重视文化分析的经济研究和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保证条款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并作为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体现。保险保证理论在英美等国源远流长,具有很深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基础。相比之下,我国仅有《海商法》对保证条款有所提及,而《保险法》却没有明确规定,使得保证条款在我国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保险实践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因此,我国立法有必要对保证条款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我国保证条款制度,以利于控制保险公司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全文转载(共9篇,相当于2005年全年刊登量78篇的11.5%)作者文章标题原发刊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刊期梁君林用科尔曼的理论研究企业年金本刊2005(2)社会保障制度2005(8)李勇杰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考本刊2005(2)金融与保险2005(8)刘金全,云航我国经济周期的新态势和经济增长的“翘尾”特征本刊2005(1)国民经济管理2005(5)※课题组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本刊2004(4)财务与会计2005(4)徐进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现状分析本刊2004(4)金融与保险2005(3)裴小革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本刊2004(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9.
本从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理论入手,讨论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提出建议。本以WTO和中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着重指出我国保险经纪人诞生的特殊性,并进而分析其在现阶段的发展具有跳跃性和被动性。同时指出WTO作为强大外力将通过促使保险市场的成熟和完善,间接作用于保险经纪业,给其提供活动的大舞台,提出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作为一项全新的准则,对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作了最新规范,同时对相关信息的披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仅以《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比较对象,就政府补助准则在会计核算制度上、理论与实务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