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各类有色金属产品的上市交易,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的金属产品具备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属性,这些金融化的产品通过期货市场与国外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方,期货公司是期货交易所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有色金属产业上中下游不同类型企业特点,分析总结出了期货公司服务有色金属产业客户的若干模式,旨在为期货公司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学术)》2008,(10):65-68
2008年上半年,国内外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比价达到历史新低。由于受“中国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失去支撑,一度出现冲高回落。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国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由于供应过剩,目前国内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产品库存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2003年以来,受到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有色金属需求增长和金融资本进入有色金属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的双重作用,有色金属价格出现新一轮急剧上涨。对于保持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优势,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色金属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材料,我国是有色金属大国,近年来,有色金属的生产和进出口都呈现上升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有色金属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对提升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政策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对民生和国防起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成为拉动世界有色金属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在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健康快速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24)
<正>(一)公司介绍L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西南部,主营业务为有色金属的开采、主要以铅锌为主、锌的冶炼以及延伸的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和水利发电,是我国国内的第一家电、矿、冶炼联产企业。L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11日提交招股说明书,于2007年2月15日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数2560万股,募集资金25804.80万元,发行后总股数10654万股。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影响国际有色金属市场。1991年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疲软不振,主要有四大因素:西方主要工业国经济出现衰退;有色金属产品供大于求;美元汇价大涨小回;市场支持机制受挫。本文结合价格变动曲线分析各种因素,对今年的市场行情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广,并且分布不均。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结构分散。在目前有色金属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结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结合有色金属资源特点和目前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状况,对有色金属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出口退税调整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出台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有色金属产品是这次退税率下调的重点,电解铜被增补在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中。有色金属产品退税率下调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讲是一个利空因素,必然影响各产品在国际和国内的供给量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结合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退税率下调对有色金属行业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色金属产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产量和价格呈周期性变化。本文采用V统计量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以铜、铝价格为例实证分析我国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够规避有色金属价格周期性波动对工业及国民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峰 《财经界(学术)》2013,(35):164-165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作为率先与国际市场接轨并通融的产业之一.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的变化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言是挑战与机遇。本文对我国有色金属矿业的财务分析进行探讨。总结财务分析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使用2003-2010年铜、铝、铅、锌贸易数据,计算并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的价格贸易条件;其次,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经济增长、关税、出口数量指数等因素对我国有色金属贸易条件的影响,结论表明工业GDP指数与出口数量指数均与我国有色金属价格贸易条件呈正相关,关税与其呈负相关。最后提出应将有色金属的出口模式从粗放型模式转为技术型、集约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据悉,7月15号起,我国将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此番大幅调整将对我国很多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促使各地企业积极应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公布的《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清单》来看,这次出口退税调整涉及热轧、中厚板及型钢等产品,正好是山东钢铁企业的主要出口品种,短期内对钢企的出口量和产品价格会带来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以来,原物资部和原商业部在我国先后开办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现已更名为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等一大批引进期货交易机制的商品批发市场、期货交易所和一批直接或间接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的专门从事期货代理业务的经纪公司,形成了我国大宗物资、生产资料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伴生的格局。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仅一年时间,已成交各类有色金属1164万吨,成交总金额2063亿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风险日趋复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以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选取上期有色金属指数收益率数据,基于CAViaR模型测度了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风险。实证分析发现AS模型更适用于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风险的测度。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风险会受到滞后风险的正向冲击,且上期有色金属指数的波动对市场风险影响显著,负向收益率对风险的冲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贸易行业发展迅速,极大助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都沾上"互联网+"之风,有色金属行业也不例外,电子商务在我国有色金属贸易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电子商务现货交易平台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交易特点,希望可以为我国有色金属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有色金属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乏的重要工业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有色金属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有色金属对外贸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以解决。我国有色金属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所谓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去铁(有时除去锰Mn、铬Cr)和铁基合金以外的金属。一般分为四类:一是重金属:密度ρ=4.5g/cm3以上,如铜Cu、铅Pb、锌Zn等;二是轻金属,密度ρ=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Al、镁Mg;三是贵金属,价格高密度ρ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Au、银Ag、铂Po等;四是稀有金属,如钨W、钼Mo、镍Ni、锂Li、铀U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前景较好,市场需求较大,大量产品需要进口 从总体上看,我国化工新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市场前景,产品的市场增长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上,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某些重要的新材料品种市场增长率甚至超过20%。如果再考虑到普通工业原材料价格、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趋势,以及市场上以塑代钢观念的强化,化工新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可望得到更大扩展。  相似文献   

19.
<正>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7月30日至8月5日,本周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指数为125.82,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43%。100多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40种,占35.7%;持平的有56种,占50%;下降的有16种,占14.3%。分大类看,矿产品、钢材和建筑材料等产品价格分别比前一周上涨了2.5%、1.6%和0.6%;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化肥等产品价格均比上周下跌0.3%,橡胶产品下跌0.2%;成品油、轻工原料以及煤炭等产品的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07,(43):73-73
<正>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8月27日至9月2日,本周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指数为128.08点,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47%。112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44种,占39.3%;持平的有45种,占40.2%;下降的有23种,占20.5%。分大类看,能源产品、化工产品以及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分别比前一周上涨了0.02%、0.01%和2.28%;有色金属、建材、橡胶产品等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周下跌0.48%、0.21%和0.75%;国内尿素(含N≥46%)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