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于2006年2月发布了一系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新准则中最大的亮点。2006年9月,FASB正式发布了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VM),新颁布准则建立了公认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范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会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在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写入基本准则并在具体准则中大量的运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打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出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为辅的新计量体系。新计量体系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大进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被列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8项准则涉及。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标志,同时,我国新会计准则也在其中表现了其重要性。我国应该怎样有效运用好允价值,文章将予以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很重要的变化是重新引入和使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文章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定性以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定位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定义陈旧过时,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定性不准确、定位不合理,因而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在中美会计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芳  齐磊 《经济师》2008,(5):162-164
美国会计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历经较长时间的发展,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告(SFAS157),SFAS157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内容。我国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新会计准则中已经开始大量推广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文章通过对美国和我国会计运用公允价值发展的历程分析,谈了美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范对我国新准则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新会计准则提出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其相关规定散见于17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准则指南。新准则实施六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运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急需制定一套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来规范和指导会计实务。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国际趋同的趋势和政策决心,学习和研究I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吸收和借鉴其优秀成果,将是我国解决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困境最便捷的途径。本文通过详细阐述I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背景及其对公允价值定义、计量方法、披露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及看法,基于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上与国际趋同的决心,结合我国兼具新兴市场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的经济环境,提出国际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发展在中国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历史成本计价方法的计量模式,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中几经反复,而今正式登上会计发展的历史“舞台”,自准则颁布之日起就引起了会计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动因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当时我国也比较积极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这几项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使它成为一些企业粉饰会计利润利器,为避免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准则制定部门不得不来了一个急刹车。2001年1月,这几项准则都进行了修订,资产初始计量基本放弃了公允价值会计,只在资产的期末计量上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次重新把公允价值运用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其动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张晨  罗元 《时代经贸》2007,5(9Z):26-27
新会计准则注重运用公允价值,大大缩小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但是在我国的现有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难点。本文比较了我国与美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难点,并借鉴了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会计准则中推行公允价值的运用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的预期影响。分析表明,公允价值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以及相关的信息市场、价格市场、配套的政策法规、公允价值的评估体系等还没有得以完全解决,并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确实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1.
钱林芳 《经贸实践》2016,(8):159-159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准则,修订或新增了八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这是继2012年会计修订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而其中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不仅是基本准则中唯一变动处,而且单独成为一项准则,可见其重要性。历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是学术讨论的热点,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有着曲折的历史,这次对于公允价值的修订意味着我国将继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大规模引进公允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规范。本文从会计准则变动出发,进一步讨论计量属性选择和公允价值准则变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云霞  洪家璧  周艺 《时代经贸》2012,(20):205-205
我国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一种是成本计量模式,另一种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仍较少,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估值技术的提高与准则的完善等,公允价值计量模武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比率将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近几年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着重对此准则中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其确认和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就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产权保护理念的重要体现.由于没有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缺乏制度环境支撑等原因,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产权保护的有效性受到较大限制.为增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产权保护功能,一方面,需建立以概念为起点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以此指导制定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另一方面,在考虑我国现阶段相关制度环境基础上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增强准则的自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运用的历史及现状 1.公允价值首次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998年到1999年,我国财政部新颁布了几个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3个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债务重组》准则中,主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做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6.
张琦 《时代经贸》2007,5(9X):43-43
与老会计准则相比我们可以发现新会计准则有了很大的变化,取消了存货计量中的后进先出法,金融资产的分类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但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多数的资产计量都会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相似文献   

18.
一、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当时我国也比较积极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这几项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使它成为一些企业粉饰会计利润利器,为避免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准则制定部门不得不来了一个急刹车。2001年1月,这几项准则都进行了修订,资产初始计量基本放弃了公允价值会计,只在资产的期末计量上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汁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次重新把公允价值运用在新的会汁准则中其动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房静 《时代经贸》2010,(22):228-22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自1997年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经历了提倡、回避和重新引用三个阶段。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现行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随着我国企业在海外融资上市等会计客观环境的变化,按照公允价值编制会计报告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中的相关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合理提出几点建议,以达到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公允价值(fair value)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运用必然有其存在的客观环境和渊源,但是公允价值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包含其它四类计量属性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以下本文拟对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及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