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俊 《经济论坛》2009,(19):76-79
本文利用引力方程对江苏省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依据江苏省与70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引力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江苏省的双边贸易特征;二是距离对进口的影响远大于对出口的影响;三是FDI来源对江苏省双边贸易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畅 《现代经济信息》2014,(22):163+168
贸易引力模型是研究一国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进行双边贸易时,发现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两国未来双边贸易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经济模型。该模型对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也可以起到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从贸易引力模型的介绍出发,阐述贸易引力模型的主要作用,并将其引入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之中,说明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跨国经济、技术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贸易潜力分析得出: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及制度安排(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从出口角度分析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19个主要国家的贸易效率及潜力,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对走廊沿线19个国家的出口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贸易效率估计中,沿线国家的人均GDP、地理距离、共同边界、WTO组织、贸易自由度,及内陆国等变量,均与理论预期一致.贸易非效率项因素中,政府廉洁指数、贸易自由度、劳动力规模、最终消费支出等显著促进中国对沿线国的出口效率.与预期理论不同的结果是,关税水平与被解释变量呈现出了负相关.金融自由度的提升并不一定能促进贸易效率,该指标对中国出口沿线国的贸易并不显著.FDI净流入规模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率并不显著,汇率估计结果显著.同时,文章根据结论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力模型是贸易领域进行定量分析的主流工具,近十年来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在理论方面,本文依据消费者偏好结构、生产者技术结构两条主线考察和评述了引力模型的理论发展脉络;在实证方面,对零贸易量问题、处理多边阻力问题的方法以及从双对数模型到各种伪似然最大估计模型等计量方法的改进等进行了综合评述。最后在对引力模型前沿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效应分析和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献综述 (一)引力模型的提出和基本构架 Tinbergen(1962)和Poyhotnen(1963)最早分别独立地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简单来说,这个模型表现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特征,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这一特性与物理学引力经典模型的共通之处使它得名。引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形式为Tij=AYiYj/Dij。其中Tii为j国和i国两国的贸易量,A为常数,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Dij为两国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韩国和欧盟在2009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双方预计将于今年正式实施该协议。该协议对提升欧盟与韩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有极为深刻和积极的意义。在分析韩欧的贸易协议内容和双方贸易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预测了韩欧的贸易潜力,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韩欧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估算了韩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欧盟对韩国出口贸易额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贸易创造95.6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郭洪 《生产力研究》2011,(11):25-26,70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应用广泛,对当前世界各国的贸易交往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多年来,该模型一直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或者相关的理论解释不能从根本说明其内在机制,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引力模型背后的内在经济学逻辑进行了阐述,为引力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影响云南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我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云南的经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主题是贸易模式和贸易量(Harrigan,2001)。但是,无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只是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没有关于具体贸易量的论述。战后,研究国际贸易的学者们除了关注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外,也开始研究贸易量的决定模式,引力模型就是研究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