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改革开放3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全国、东部和中部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而在西部是“挤出效应”。经济增长变动是财政支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瓦格纳法则”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一个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内生框架,分析了FDI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差异.利用1990-2004年省际数据,发现FDI在中国各地区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FDI作为一种资本形式,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对中部地区边际作用较大但不明显,对西部地区作用甚微;FDI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技术外溢和资本挤入效应,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而不是技术外溢效应,在西部地区,资本挤入和技术外溢效应均不明显.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吸引FDI进入,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显著提高FDI的吸收规模.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西部地区吸引FDI的进入和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动态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冲击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和出口而阻碍进口,但对外贸易冲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定且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进口依存度对环境污染变动的贡献率最高,出口依存度居中,外贸依存度最低,而环境污染对对外贸依存度变动、出口依存度变动和进口依存度变动的方差贡献率依次递减,但其解释能力在不断增强;环境污染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格兰杰原因;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不是环境污染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6-2001年全国各省份的科技进步指数,然后利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科技进步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中国地区间科技进步指数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科技进步指数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逐次递减。东部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1%-1.5%,而中西部地区均在1%以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不超过15%,这远远低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利用1978——2008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宁夏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出口和进口都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是出口和进口的Granger原因;投资和消费均与经济增长构成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重庆市1987-2009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且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和出口增加是进口增加的原因,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区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必须了解以下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改革以来,中、西部地区取得了很高的长期增长率。1979-1996年期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57%和9.35%的高水平。其二,东部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以中、西部增长率的下降为代价。东部的增长率明显高出于中、西部,始于80  相似文献   

9.
FDI、对外贸易对中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部地区1993年至2007年年度样本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了FDI、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与对外贸易互为Granger原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在短期内与中部经济增长不构成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波动冲击表现出较大的正向效应,而FDI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小,同时方差分解也表明对外贸易在中部经济增长预测误差的方差贡献度中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厉恒 《中国西部》2012,(28):104-109
2012年9月初,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在这份榜单中,东部地区有355家企业上榜,占71%,比上年减少了10家;中部地区有59家企业上榜,占11.8%,比上年增加了3家;西部地区有62家企业上榜,占12.4%,比上年增加了7家;东北地区有24家,占4.8%,比上年减少了5家。就东部和西部而言,东部地区依然高居榜首,其500强席位继续保持领先,占据了71%的比例;而像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一个省的500强企业数量就相当于西部整个地区的80%以上,这组数据向我们表明了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环境依然堪陇,企业缺乏发展壮大的良性土壤,受历史条件、经济基础、政策法规、地域条件、技术传播等条件的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的企业转型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毕竟西部地区的企业结构依然以粗放型为主要特征,农业、制造业等仍然是西部地区企业的主导形态,第一、二产业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500强,西部离东部究竟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中国东、中、西部的1993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等现代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FDI、进出口贸易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进口贸易均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FDI和出口贸易仅在东部构成了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也表明,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FDI、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西  余明 《市长参考》2000,(11):35-4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中,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0%,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地区2.20个和3.2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中,东部地区GDP由占全国GDP总量的52.6%上升到60.6%,西部地区由16.34%下降到14.48%;中部地区下降也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服务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亚太经济》2008,(6):51-54
本文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对浙江GDP增长的影响,发现浙江服务贸易出口会促进经济增长,进口则会制约经济增长。而且出口、进口均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尝试性地对这些结果进行相应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其中第一层级,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第二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可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可划分为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可划分为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脱贫进展的不平衡基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西部作为最不发达地区,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已经迅速拉大。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差距系数从198o年的1:1.06:1.28扩大到1995年的1:1.32:2。西部经济增长率低,其脱贫速度也慢。1993和1994两年全国脱贫人口中,东部占40%…  相似文献   

16.
东部GDP增长保持领先地位,西部进入前十名的省份有所增加灵活多样的政策为地区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提供了良好环境西部投资增加明显快于东,中部,投资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物价有所回升外方贸出口增幅减缓,利用外资增长加快。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了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9—2009中国及分区域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对全国来说,分别存在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增长、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以及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三个单向因果关系。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人均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显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和从经济增长到环境污染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一中性假说、增长性假说和保护性假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成立,即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基于EKC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各个省市作为基础横截面单元,进而将其归并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形成区域性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92~2003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 FDI 对中国不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FDI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FDI 对出口有显著的创造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其创造效应不显著。与此类似,FDI 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替代效应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分析比较1991-2010年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以10年为一个时间段的最小单位.用1991年-2000年(前十年)以及2001年-2010年(后十年)的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对1991-2010年这20年的二元结构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为此,选用两个衡量二元经济结构的指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并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普遍存在于各个地区,但是呈现出逐年弱化的趋势。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近20年中得到很大改善,与中部、西部相比最不明显,而且低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次之.其水平介于东部、西部之间。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存在严重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蒋海 《发展》2001,(8):68-70
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东部发展经历与西部的不同之处      第一,前 20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一是外需增长减缓,二是内需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数量增长模式来实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