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根据新疆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三种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类型,同时,重点分析了沙湾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模式的运作方式和发展状况,以期对新疆其他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萍乡市青山镇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为例,深刻认识生态农业并探寻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首先是指出了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然后具体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从而为青山镇探寻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是天津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地面沉降引发的天津市低海拔区域分布面积逐步扩大,地表高程不断降低。为及时掌握天津市低海拔区域发展情况,文章介绍了关于天津市低海拔地区分布及地面沉降现状的最新研究,并从地下水开采及地下水位动态方面分析了引发低海拔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天津市低海拔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地下水超采是引发该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但在农业集约化和农村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常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概况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与公共外交是区域经济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交叉研究领域。作为区域发展与公共外交之间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本文结合天津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如何借重公共外交塑就天津市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根据区域发展与公共外交的关系,结合天津市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粗略拟构出天津市公共外交发展战略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文章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脉络,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起始阶段、推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下,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功能,选择适宜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现代技术向生态农业有机融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各民族成员交往交流交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历程提供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着手,以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崇明生态岛为例,指出了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孟洋  杨松  尹俊 《北方经济》2021,(4):26-28
内蒙古处于黄河"几"字湾上半部分,在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承西启东、北开南联的重要地位.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理,还要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依据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针,面向自治区发展需求,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围绕黄河流域特别是乌兰布和沙漠区域特色和优势,思考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大力发展以特色水果、蔬菜、中蒙药材与节粮型家畜养殖业为主的节水智慧生态农业,助推自治区沙漠农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天津是机遇还是挑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出发,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及总体情况,分析了区域发展布局的思路、特点和政策,进而提出了天津市下一步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税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时期天津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方税收收入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本文阐述了“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地方税收发展概况,从地方税源的经济类型、区域结构、各税税种、产业结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对比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天津市地方税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十二五”时期促进天津市地方税源增收的对策建议:加快天津经济发展,壮大税源基础;调整完善税源结构,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巩固壮大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加强重点企业税源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提升税源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张丽 《新疆财经》2007,(5):18-22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新疆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新疆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区域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慧  张红丽 《乡镇经济》2009,25(12):98-100,104
由于干旱区生态安全问题的独特性,绿洲进行生态农业开发具有特殊意义。绿洲生态农业开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干旱区生态安全,实现绿洲经济高效和干旱区生态安全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学科理论和思维出发,就绿洲生态农业开发与干旱区生态安全对立统一关系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鑫  帅红 《科技和产业》2022,22(2):257-263
为提高区域恢复力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改进TOPSIS法,探究生态、社会、生产子系统及其综合恢复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恢复力状态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至2018年恢复力状态回归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综合恢复力高值集中分布,低值分散分布;恢复力影响因子与恢复力状态之间为线性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存在的四类环境问题。深入诠释了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并从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化意识、形成大农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创新生态农业的科技推广机制和建设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模式五个层面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袁靖 《特区经济》2007,221(6):191-193
本文从农业生态化的生产过程阐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机制。通过结合宁夏彭阳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案例,描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路径,并结合这一路径为彭阳县和类似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棉花种植业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的棉花种植、采收中的污染问题,水资源短缺与病虫害问题,棉花生产成本的上升、棉花收购价格风险的存在,以及棉花种植中形成的路径依赖,使新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2002年以来农户家庭棉花种植成本与收益变动趋势的分析,提出应加大棉花生产补贴力度,保证国家棉花生产安全;以生态农业生产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之放在突出地位"的历史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究竟如何以及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运用AHP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容多属性指标的生态文明度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具体测算了2011年全国31个省区生态文明度的数值变化及其区域特征,研究表明:2011年我国大多数省区的生态文明度处于中级或中低级建设阶段,生态文明度均值约0.442(即"不及格"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文明度之间并不一致但关联密切,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理论上的内在冲突,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方式与路径;2007-2011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度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稳步上升趋势且存在"西部>中部>东部"的动态特征。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度总体建设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不平衡的状况,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法制、体制和机制创新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罗俊杰 《乡镇经济》2009,25(5):90-95
城乡之间的生态联系在于,城市享受着乡村所提供的生态利益,同时也受到来自农村发展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当前经济形势下城乡共同发展生态型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总结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生态联系为纽带,在发展生态农业的环境与资源政策、城乡共同发展体设想以及扩大城乡生态型内需的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主张。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指导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新疆伊犁州直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对伊犁州直县市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类。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不突破行政辖区等原则下,结合县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最终将县市划分为城镇工矿发展区、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区四个土地利用分区,并指明土地利用导向。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为依据,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批判及其消费异化批判为逻辑起点和路径,提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困境,有必要借鉴和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意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生态农业之路;主张农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产品的绿色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强化农业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