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旅客运输如何按市场规律配置运力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哈尔滨铁路局通过建立旅客运输快速反应机制,对区段票额分配、车辆加挂减摘、运行时刻、票价上下浮动及列车增开或停运等及日寸进行调整,使2000年“十一”客流猛增期间,组织加挂车辆456辆次,增加座席36750个,圆满完成旅客运输任务,并增加收入478万元。 相似文献
2.
结合建立旅客快速反应机制和零散货源组织机制,探讨了铁路运输企业如何按市场规律配置运力资源,搞好客货营销。 相似文献
3.
分析成都铁路局春运期间的客流特点,提出动态调整运力配置的主要措施,即售票策略调整、站间票额调整、列车编组调整和列车方案调整。通过动态调整措施的实施,2012年成都铁路局在春运期间运力减少的情况下,旅客发送量、旅客平均行程、人均票价率和客运收入均得到增长,基本实现了运能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在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扩大运输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运输部门利用既有线提速资源,发挥以动车组为代表的新技术装备优势,挖掘路网潜力,开展运输组织创新,编制完成“4.18”全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工作,全路车流径路、编组计划、运输组织、机车运用等得到全面优化,客货产品更趋丰富完善,客货服务全面创新,客货能力大幅增长,运输生产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认为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要同时满足货源分布、运力配置和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分析了实现运输组织效益最大化的宏观与微观选择 ,探讨了实现运输组织效益最大化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6.
铁路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经济、运输能力及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安全可靠性、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识别理论相结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对我国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纵向定量评价。纵向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铁路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级别,在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属于中等偏下状态。其中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级别,显示了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但运输安全状况值得关注,需要增强对运输安全的管理和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7.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旅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建立一个较全面的,有针对性和易操作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在论述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对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路线、指标权重的确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通过举例说明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铁路枢纽在运能、运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天津市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完善铁路枢纽功能的规划。 相似文献
9.
10.
对铁路大型客站安全评估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重点阐述了研究背景,铁路大型客站的定义和内涵,安全要素与风险因素分类原则,安全评价方法的评价步骤和计算过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铁路运输动员是国防动员的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铁路运输动员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云南、湖南铁路运输动员建设的调研,提出了构建基于铁路局层次的铁路运输动员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数学方法,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很大,通过对齐齐哈尔铁路分局1990年以来冬运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案例的分析,从安全意识、事故致因、管理措施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人身安全工作,并从不同侧面论述了铁路运输企业搞好人身安全应考虑的要素、应把握的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