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特定载体的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HRT(水力停留时间)、回流比、进水pH和曝气量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具有一定影响。进水CODCr和NH4+-N分别为1460mg/L和360mg/L时,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该系统CODCr去除率达到87.1%,NH4+-N去除率达到97.5%,NH4+-N出水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10):100-101
研究了催化臭氧氧化法对选矿废水COD的处理效果,通过催化剂投加量、反应初始pH、臭氧投加量等条件实验得出:当废水与催化剂体积比为3:1、反应初始p H为7-9、臭氧投加量为150mg/L时,处理后选矿废水中COD从568mg/L降低为54mg/L,COD去除率为90.4%。  相似文献   

3.
由于辽宁省对工厂污水排放标准提高,辽阳石化在原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运行基础上,增加总排污水深度处理设施。采用“连续砂过滤+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絮凝过滤”的处理工艺,降低主要指标COD、BOD5、SS和磷酸盐,实现外排污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生物滤池填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对几种填料物理性质、填料非生物因素吸附CODCr、填料静态挂膜和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COD值在150~250)为处理对象,采用自制的简易生物滤池,模拟曝气生物滤池运行参数,对新型生物填料进行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试验研究。实验表明,研究选用的生物滤料具有较好的孔隙率(99.6%),但表面粗糙度和密度都较小不利于生物膜的附着,滤料荷电性等表面性质也不利于微生物成长。在进水pH 7~8,DO维持在8~9mg/L的情况下,虽然COD和NH4-N去除率最高达到70%~80%,但稳定状态难以保持。因此,聚丙烯材料填料在未改变其发泡和加工工艺前难以满足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锯末强化SBR工艺处理屠宰场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锯末用量、曝气时间、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锯末可以明显改善污泥性能,提高处理效果。锯末/SBR系统处理屠宰场废水过程中,最佳工艺为w(锯末):w(污泥)为2:10,曝气6h,沉淀40min。在此工艺下,进水COD在486~2546mg/L,BOD5在186-1055mg/L、NH3-N在18.5-32.8mg/L之间变化时,锯末/SBR系统运行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4.64%、94.34%、96.72%,比单纯SBR系统分别提高17.08%、12.85%、15.69%。进水COD在486~1459mg/L,BOD5在186-604mg/L、NH3-N在18.5-32.8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而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最关键影响因素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填料的选择是滤池设计和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填科技术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居核心地位。填料的类型、粒径、密度、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的效能有重要影响。同时展望了填料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COD Cr 高、色度高、成分复杂的印染废水是复杂的工业废水之一。水解酸化-MBR-臭氧工艺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和脱色效果,没有二次污染等好处,是废水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水解酸化-MBR-臭氧废水处理表明该技术组合可有效去除 COD、色度等指标。当前影响 COD 为 1169.68 mg/L,色度为 200 倍时,出水 COD降至 35.99 mg/L,COD、氨氮、总氮、总磷色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 97.5%和 93.0%、84.3%、93.0% 和 95.0%。出水水质高于纺织行业污染物去除标准(GB4287-2012),运行成本 2.35元/m3。  相似文献   

8.
李俊峰 《价值工程》2012,31(5):293-294
采用预曝气—水解酸化-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明胶生产废水,水解工艺对进水悬浮物去除效果和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明显,硝化反硝化可将水解产生的NH3—N全部转化。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0mg/L、氨氮为200mg/L的情况下,系统出水COD<60mg/L,氨氮<10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污泥反应系统中,曝气时间、Pb2+、Zn2+、Mn2+浓度对污泥性状、出水COD、TP、T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曝气能改善污泥生长状态,使其适应中、高浓度(1,2 mg/L)重金属离子环境。在Mn2+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微生物会产生某种条件适应性,促进对水质的净化。总体存在COD、TP、TN去除率随重金属浓度升高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某新建化工污水处理场采用生物法+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工艺。新建化工污水处理场后污水排放标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新建化工污水处理场处理水量20m3/h,在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单元中,臭氧系统单元主要包括:氧化塔、臭氧发生系统、制氧系统、尾气破坏器。臭氧发生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冷却水系统。制氧系统包括:空压机、储气罐、油水分离器、冷冻干燥机、制氧机(含氧气分析仪)、除油过滤器和除尘过滤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生态环保建设问题。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作为污水治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综合质量和效率。曝气生物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氧化机理与深床过滤机理有效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要想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作用,就必须积极优化改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体系,有效拓宽其适用范围。文章对曝气污水处理中生物滤池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某7-ACA废水处理站二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和芬顿高级氧化两种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混凝与芬顿氧化反应各因素对7-ACA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凝初始p H为7、PAC加入量80 mg/L、PAM加入量8 mg/L、45 r/min搅拌15 min、H2O2(30%)加入量4.0 m L/L、n(H2O2:Fe2+)为4:1、Fenton反应时间75min,废水COD由420 mg/L下降到75 mg/L,色度由200倍下降到50倍,总COD和总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2.14%和75.00%,满足《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近年来新兴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已逐渐推广起来。随着我国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此工艺以其优越的特性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大连市的马栏河一、二期污水处理厂以及春柳河二期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均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其中,马栏河二期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扈恩华 《价值工程》2011,30(29):316-317
文章总结了国内近几年对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微污染源水预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曝气生物滤池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工程的角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居住小区污水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对SS、CODCr、NH4+-N的去除率及运行参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的角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效果因素进行研究,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对SS、CODCr、NH4^+-N的去除率及运行参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 UASB/SBR 工艺处理制糖废水,在原水 CDO115000mg/L,BOD555000mg/L,SS11000mg/L 时,出水 COD263mg/L, BOD5115mg/L,SS130mg/L,pH 6~9.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该废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为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污泥反应系统中,曝气时间、pb2+、Zn2+、Mn2+浓度对污泥性状、出水COD、TP、T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曝气能改善污泥生长状态,使其适应中、高浓度(1.2mg/L)重金属离子环境。在Mn2+浓度为1.0mg/L条件下,微生物会产生某种条件适应性,促进对水质的净化。总体存在COD、TP、TN去除率随重金属浓度升高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填料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填料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对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动力学以及其填料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影响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今后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原有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并构建了新的采出水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了先进高效的涡凹气浮系统和连续流砂过滤器,并引入PVC合金超滤膜技术,工艺流程为:三相分离器来水→氧化曝气除硫→涡凹气浮系统→高效流砂过滤器→PVC合金超滤膜→注水站。工艺出水达到了油田回注水中A1“5.1.1”(含油量≤5mg/L、悬浮物固体含量≤1mg/L、悬浮物粒径中值≤1?m)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