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谠 《经济界》2015,(3):4-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在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和船舶五个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位居产能过剩的五大行业之首。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新途径。从我们调研情况看,目前化解产能过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  相似文献   

2.
当前,产能过剩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我国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汽车、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铜冶炼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给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下调压力,而且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特别是产能过剩形成的信贷风险不同于以往个别企业的信贷风险,它是涉及整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大面积信贷风险,对银行业的危害性较为严重。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的信贷风险,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近年来,为推动"十二五"规划中绿色指标的实施,各部门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项指标均取得积极进展和实施效果。然而,相关指标的设定和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期"经济专论"栏目特别刊登了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民建广东省委主委、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宋海同志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民建中央的提案——《"十三五"规划增加绿色指标》一文。文章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要  相似文献   

4.
孟薇 《中外企业家》2013,(27):34-35
一、导言产能过剩问题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产能过剩治理政策与措施屡次出台[1-2]。学术界对产能过剩问题也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有文献[4]着眼于企业投资建厂时信息不完全,尤其是"行业内企业总数目不确知"这一因素,基于博弈理论这一分析工具,对厂商数目不确知环境下的产能竞争框架及其均衡概念给出了正式的定义和分析,建构了一个先建立产能、再进行平均分配的动态架构。本文将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演化博弈模拟的角度[5],专门探讨在投资"潮涌现象"中行业中总需求这一因素对有限理性的企业主体产能决策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产能过剩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我国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汽车、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铜冶炼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科院有报告称中国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较突出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而非全面过剩。因此,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应该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资源由产能过剩行业向产能不足行业的转移,而针对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施建淮教授表示,中国目前并不存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的,是制造业的某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而教育、医疗、交通、通讯和金融服务等产业产能不是尽量少用行政手段进行一刀切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10月11…  相似文献   

7.
近来,部分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再次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需面对的突出问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传统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对于电力供应、资源消耗、大气质量(如PM2.5)、水体污染等造成巨大压力或污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利用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消化、转移、整合、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四大行业企业也十分关注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正饱尝其带来的"副作用"——产能过剩。近年来产能过剩不仅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金属、建材、电解铝、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凸显,目前更是扩大到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本轮产能过剩涉及行业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化解难度大,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之一。在2015年12月18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出现非理性扩张,久而久之,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内的突出问题。本文对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就是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其实,产能过剩并非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告别高增长,着力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与此同时,产能过剩并未得到同步治理,反而愈发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痼疾".  相似文献   

11.
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中央"去产能"任务的提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展,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疾,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予以治理。本文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通过分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成机理来寻求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产能过剩是常态,亦是沉疴。金融危机引发新一轮投资过热后,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相叠加所造成的碰撞愈加剧烈。"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低速转,这意味着我们一部分行业,包括装备工业的一部分产能将会永久生过剩。"7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在一次工程机械论坛上说,中国未来两三年将要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调整过程,要调结构、压产能过剩,消化过去高增长带来的一  相似文献   

13.
产能过剩是当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一大问题。近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去产能"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准确把握产能过剩行业的形成机理,将对"去产能"工作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以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为例,分析产能过剩行业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累计的水泥产能数字呈持续增长趋势,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等单一的解决方式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今天已无关痛痒,或许治得了一时之痛却治不了根本。关于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问题,笔者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及水泥市场现实情况认为,"扼去产能才是解决水泥产能过剩的唯一途径",关于"去产能"的组合措施——关、停、并、转,则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根治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国经济,不仅制约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给我国今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对产能过剩有较清晰的认识,本文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能过剩的含义、原因、后果及对策进行梳理,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6,(12):151-158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面临近3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需市场的低迷以及内需市场的不振,使得过度投资引发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产能过剩的"顽疾"已从部分行业蔓延至整个中国制造。因此,尽快从源头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棘手问题,已成为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严峻现实与基本特征,对产能过剩的后果与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去产能需从供给侧的源头治理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堵""疏"并用、升级与淘汰并举,方能取得真正实效。  相似文献   

17.
上半年,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总体运行在合理的增长区间,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支撑了7.6%的GDP增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仍是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主要包括外需仍然不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这一背景下,工信  相似文献   

18.
<正>去产能既是推进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痛苦而艰巨的任务,中央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体现在全局性结构性上,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和平板玻璃,到电解铝、船舶、汽车、机械、氮肥、电石、氯碱、甲醛和塑料等众多行业,无不涉及。如此全盘系统性的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致使企业经营困难、政府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累积。尽管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化解,但由于产能过剩是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毗邻我国首都北京,面对国内目前十分棘手的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河北省不仅充当着承接京津地区部分产业产能的角色,也承担着缓解北京大气污染的重任。因此,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十分艰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与实施,为我省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政府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宏观主体,可以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方政府开展经贸合作来为企业"走出去"铺路。而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微观主体,则可以通过建立海外经贸合作区与工业园区的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产能,从而在国内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和舆论界以及政府人士对产能过剩问题高度关注,忧虑重重,认为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还在进一步恶化,产能过剩的后果还在进一步发展,如果不抓紧解决,任其发展下去,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价格继续下跌,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倒闭和职工失业就会显著增加,银行呆坏账就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就很难保持较长期的平稳快速增长。其实,国内关于产能过剩的看法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我国的产能过剩并没有那么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