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中国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第4~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跨省人口迁移数据,在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之上,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Hausman-Taylor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分别是迁出省份的“推力”因素、迁入省份“拉力”因素、迁出省份人口迁移“能力”因素和迁出迁入省份人口迁移的“成本”因素。进一步地分析表明影响中国人口跨省迁移前四位的决定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份的人均GDP、迁出省份的总人口、迁入省份的人均GDP和迁移存量。由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仍然存在,而人口迁移的成本正在降低,本文认为中国将面临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的压力,制定合理的人口迁移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榆林:中国的科威特 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实施的是沿海发展战略,即经济发展重心放在沿海。但在沿海地区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即重点扶持5个经济特区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通过对这些重点地区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进而带动整个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战略的西移。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所谓重点西移,也不是说在整个西部地区平均使用力  相似文献   

3.
洞察之眼     
宗庆后:就业就是一种创业 我看到数据显示,现在有两亿九千万农民在沿海地区打工,但这几年沿海地区却常常招工难.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产业转移是一个出路,就是耍把沿海地区已经过剩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观点     
收入差距拉大根源在于城市化滞后不久前,世界银行推出了中国经济报告。在这部名为“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的报告中,世行警告说,如果中国任由当前城乡差距和各省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继续不断扩大,到2020年基尼系数将会上升到0.474(1999年则为0.437)。文章称,造成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用世行中国经济报告的主要作者、世行驻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白海娜女士的话说,是收入分配和就业机会向城镇和沿海地区倾斜,以及中国国内各地区、城市间的市场壁垒和人员流动的限制。这些因素致使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更加落后。问题在于,收入分配和就业机会为什么会向城镇和沿海地区倾斜?这跟城市化的滞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企业面板数据,从微观角度对我国出口产业特别是样本期间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向内陆省市迁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迁企业以内资、小型企业为主,但大企业内迁倾向更高;内迁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劳动密集性工序;广东和长三角是外迁企业主要的来源地,主要迁移路线是广东至江西、长三角至安徽;大多数企业迁移后出口率和毛利润率上升;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广西在承接沿海出口产业转移方面有着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西部淘金     
早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在此之前,中国沿海地区已经通过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西部大开发提出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西部”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地域概念,而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大开发方略 早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在此之前,中国沿海地区已经通过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西部大开发提出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西部”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地域概念,而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自1988年初由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确立以来,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已经得到更为准确的认识和更加有力的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利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对于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和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与繁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基础产业。关于沿海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沿海地区房地产业的相互交流,促进沿海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1997年4月16日至22日,中国沿海房协培训部和华东师大东方房地产学院,联合举办了“房地产营销高级研讨班”。这是中国沿海房协把培训部设在东方房地产学院后的首次培训活动。共有深圳、广州、汕头、厦门、漳州、温州、南通、苏州、大连、天津等地共23名房地产营销方面的经营人员参加了培训。中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状况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人口省内迁移的规模、结构、流向及其成因,分析人口迁移对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上海洋山等14个保税港区,保税港区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在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保税港区已难以适应沿海地区新一轮全面开放开发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王太强 《民营科技》2010,(6):204-204
沿海地区水系发达,公路建设中桥梁建设比重非常大,而桥梁建设的造价很高,要求桥梁坚固耐用,最少要达到50年以上的寿命。受沿海地区特殊环境的影响,沿海地区桥梁产生病害的时间、程度远远超过内陆地区,现针对沿海地区桥梁早期病害的起因,提出了几点防治方法,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1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沿海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厚实的发展基础,但沿海地区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大区域的合作,2万公里海岸线磅礴气势、9个省、市、自治区的整体优势没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客观上削弱了中国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大竞争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4.
青岛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青岛市迁移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青岛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迁移人口来青寻求发展,人口迁移始终保持着活跃态势.  相似文献   

15.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等几家单位在四川眉山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与 中日经济合作研究会"上,来自日本国一流的经济专家、学者们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纷纷发表 看法: 应有与东部不同的发展战略   矢田俊文 (日本九州大学副校长,日本产业学会会长、教授):中国西部应该有与东部 沿海地区不同的发展战略。沿海地区主要是出口导向产业发展较快,大量引进外资,促进了 当地发展,对全国的贡献也很大。沿海地区的产品已形成其市场,西部若重复发展难以与之 竞争。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内陆地区多是优先发展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积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在大量吸收外商投资的同时,也有许多企业逐步走出国门在海外进行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等7个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特区)的一些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境外市场逐步站稳了脚跟,成为沿海地区企业走出国门的先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能源问题我国沿海地区面积虽然仅占全国的14%,但是据1988年统计,人口已近4亿5千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41%。与内地相比,沿海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沿海地区1987年社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57%,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58.5%。特别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总人口约占全国的7%,但工业总产值1988年达2924.87亿元,占全国的16%,表1列出主要沿海城市与全国474个城市平均经济指标,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18.
推进人才工作支撑江苏沿海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力争经过10多年的努力,把江苏沿海地区建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江苏沿海地区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人才工作无疑是沿海开发中的重要瓶颈之一。只有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开发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苏沿海地区才能在江苏沿海开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实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春节过后,沿海地区上演了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连历来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对沿海地区实行“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沿海地区利用国际市场变动所提供的机遇,进一步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竟争,在客观上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沿海地区实施“两头在外”的战略,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然而,不发达的西北地区和城市都可能出现资金更为紧张,原材料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国内销售市场竟争更为激烈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