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市场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两个话题正在成为时下人们的关注焦点。本文旨在针对这两个话题,分析市场化进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有机关联,即市场化发展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田原 《当代经济》2018,(5):34-37
创新是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理论方面,本文首先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私营经济发展、制度与法律环境以及企业家精神等五个角度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了中国分省份的市场化指数和中国分省份创新水平指数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即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就业水平,是“新常态”时期必须攻克的新难关。系统探究了工业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就业水平提高,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进一步考察企业性质发现,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对企业创新和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性质企业创新投资与区域就业水平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最后,从政府完善市场化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投资动力、提升就业水平与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采用世界银行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将促使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具体表现为:提高员工招聘的教育程度要求、增加生产性员工的在职培训比例以及延长员工的雇佣合同期限。进一步分析表明,研发创新和质量认证是促进数字化转型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不同信息化水平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虽然都将延长员工的雇佣合同期限,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更注重员工的教育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主要是开展生产性员工的在职培训。此外,劳动力市场是影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因此,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扭曲问题、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法治化水平、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不当管制、加强劳动力市场化建设等政策措施,具有推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3—2018年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作为研究样本,围绕市场化转型改革的"真实效果-原因-后果"这一行文逻辑,从实证上考察了市场化转型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研究发现:(1)市场化转型降低了融资平台的投资效率,债务违约风险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导致转型改革成为现实效果与理论逻辑相悖的"舍本逐末"行为;(2)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再融资能力,对提高平台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化解债务风险缺乏激励和约束,进而引发了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3)市场化转型干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且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于该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应加快建设均等化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区域差异化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动创新要素开放流通,以实现我国创新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7.
毛建辉 《当代财经》2023,(8):95-107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债股双雷现象频发,一些拥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债务即“存贷双高”的企业频频违约引发担忧。如何治理该类经济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存贷双高”异象的影响及传导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效果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且大数据技术转型对“存贷双高”现象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信息透明度、长期贷款、融资约束和财务不稳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存贷双高”异象关系的重要传导中介。异质性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有益地补充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政府制定数字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融资约束、创新能力与企业协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7):94-108
随着技术结构日益复杂,协同研发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融资约束和创新能力会抑制企业协同研发的研究假说。据此,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问卷数据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样本对以上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企业融资约束越宽松、创新能力越弱时,其协同研发的意愿及支出均相对越高,其中创新能力的负面作用来自于企业专有能力的不足。此外本文还发现,企业在面临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时,融资约束对自身研发、协同研发的抑制效应会更明显。据此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纵向合作来促进企业参与协同创新,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2~2010年的数据,分析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向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向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缓解了公司的投资不足。具体来说,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关联交易的净流入促进了过度投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关联交易的净流入抑制了投资不足,净流出加重了投资不足,两者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均不显著。在融资约束较高的公司,关联交易的净流入抑制了投资不足,净流出加重了投资不足,两者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均不显著;在融资约束较低的公司,关联交易的净流入促进了过度投资,净流出抑制了过度投资,两者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一松 《当代财经》2023,(12):144-156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优惠通过提升企业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时以及对于竞争优势越强的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税收优惠的经济后果研究,对我国政府部门坚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助推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创新引导,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建立面板聚类模型,以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将我国内地31个省区划分为3类,并深入分析了3类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创新能力领先区域与追随区域创新能力较高,并呈现出不同的创新发展路径;创新能力后进区域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时不能盲目模仿,应根据区域创新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微观经济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同群效应视角,探讨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与地区同群效应,且二者通过不同路径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数字化转型行业同群效应有利于增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而地区同群效应则会加深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度和市场化程度分别对数字化转型行业同群效应、地区同群效应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产生倒U型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对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逻辑,厘清不同类别数字种群环境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差异,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受到资本积累数量的影响,更受到资本匹配质量的制约。在拓展MRW模型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最优匹配存在性与高效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构建资本匹配程度与匹配质量通过创新力培育实现落后地区经济赶超,进而影响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传导路径,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最优比例关系,且资本匹配质量主要通过创新力培育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资本匹配整体上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资本匹配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匹配通过组织创新效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解释程度最大,其次为技术创新效应,最后是产业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从结构性嵌入角度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并检验市场化进程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呈倒U型,对开发式创新的影响呈正U型;②市场化进程能够增强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影响以及对开发式创新的正U型影响;③将企业战略类型纳入研究框架,发现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在防御型企业与进攻型企业中均显著,而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开发式创新的正U型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进攻型企业中。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11-2016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不同融资渠道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债权融资在整体上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分地区看,其在东部地区发挥了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起到抑制作用;②从整体及中西部地区看,股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且抑制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③对股市板块进行细分后,整体上股权融资中只有创业板股权融资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主板和中小板的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利用2000-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遵循“制度—资源—绩效”思路,将市场化水平、网络嵌入和双元创新纳入同一框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了多重网络嵌入和双元创新的关系,并检验了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组织的创新网络嵌入对探索式创新具有倒U型影响,而对利用式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②知识网络嵌入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倒U型影响;③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网络嵌入对创新的倒U型关系,降低网络嵌入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5-2013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除西藏外)27个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地区规模下,区域内多样化集聚(Jacobs外部性)、专业化集聚(MAR外部性)和企业竞争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地区规模较小时,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与企业竞争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随着地区规模的日益增大,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小;专业化集聚、企业竞争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揭示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3—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和空间杜宾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发明创新绩效均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和非发明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发明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