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哲 《中国电子商务》2007,(2):I0010-I0011
安徽绩溪,古名华阳镇,唐大历元年(766年)置县。在整个徽州领域,“邑小士多,绩溪为最。”历史上绩溪一直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徽州,“新安各姓,聚族而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自唐宋以来,徽州世系清晰的家族星罗棋布,无论在传统上还是在心理上,“籍贯”对于长年远离故土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具份量的概念。与一方土地相联的故乡观念是中华民族一种亘古不变的情结,也是古徽州文化源远流长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陈斯的别墅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只是几年工夫,陈斯就弄起了三上三下独家独院的一幢别墅。眼下他正在忙着搞装潢呢!  陈斯这小子我是知道的。十几年前,他和我一起在城关镇的一家企业工作,业余时间里,还跟我学过写诗。平日里他总爱在嘴里叼支555牌香烟,但从没见过烟头冒出过一个火星;头发也留得跟个女人似的,好像半年都没有剪过。  企业改制后不久,就宣布破产,我和陈斯都成了下岗职工,开始自谋职业了。我在省城打工时,听说陈斯写诗写得小有名气了,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有个爱读陈斯作品的原厂部打字员袁缘还慕名嫁给了他。但没…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山     
已经有150多年,这块土地与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名字紧密相连.诗人就安息在斯维亚德戈尔斯克修道院的白石墙旁.成千上万崇拜普希金的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瞻仰俄罗斯土地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隆冬的北京。空气中凝结着寒冷。然而,在北京广西大厦,依然暖意融融。12月19日,“洋马杯”2006年中国农机化十大新闻发布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情义无价!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是幸福的!因为长期从业经历中.我收获了千金难买的读者情与客户情。《现代营销》杂志是一座神奇的金桥。在读者与媒体人、企业朋友与杂志社编辑记者之间,构建了一个温情脉脉、暖意融融、幸衙陕乐的大家庭。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切自然、真诚热情、心灵间的相通,都让人心生感动!  相似文献   

6.
<正> 八百里秦川,蕴藏过多少奇迹,浸润了多少希望。位于秦岭之麓的蓝田县,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国考古学家曾在那里发掘出距今110万年的古猿人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它无可置疑地昭示出这里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使得蓝田有了厚重的历史沧桑;那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蓝田县是我国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唯一一个省会级城市贫困县(蓝田属西安市郊县)。西安蓝田乳制品厂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一粒希望的种子——浸润了历史的沧桑,承担起脱贫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徽州商人,简称徽商,是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旧徽州府包括现在安徽省属的歙、休宁、祁门、黟、绩溪五县和江西省属的婺源县。徽州府相当于西晋时代的新安郡,所以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上述六县,特别是歙、休宁两县出现过许多有势力的商人,各又以歙商、休宁商之名著称于世。徽州商人历史悠久,特别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的三百多年间,实力更为雄厚,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 我国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东晋时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到处都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徽州商人也在这时应运而生,《晋书》上有“新安人(即微州人)歌舞离别之辞”的记载。《知新录》解释《晋书》上这句话为“徽俗好离  相似文献   

8.
郭让 《中国电子商务》2007,(2):I0006-I0006
李宏鸣先生对黄山的特殊情感源于他的童年时代,当年还在上小学的他就曾随父辈一起被“下放”到黄山,徽州的山水民风没有给他丝毫的陌生感,相反却给了他亲切而宽厚的抚慰。没有人会想到当年那个赤脚走在田埂上的小男孩会在三十多年后以“市长”的身份回到这里,来服务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这可能就是命运赐给他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我是曾经在聂荣臻元帅身边工作过的一名普通医生。我母亲今年正月刚度过100岁生日。在这里我就敬谓张瑞华老人家为张妈妈啦。1984年3月,我受解放军总医院  相似文献   

10.
梁晋 《商》2013,(2):176-176
"乡土社会"是社会学界在研究中国社会时,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性所做的一种概括,它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基层农村社会的独特品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开篇就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一、乡土社会的特征乡土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种社会有着什么特征呢?(1)不流动的社会。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因为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离开了土地就没法活了。这不像工业可以择地而居,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上旬,功夫巨星成龙要将自己收藏20年的安徽古建筑中的一部分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之事,引起社会一片哗然.此事又重新引发人们对于徽州古建筑的关注.徽州遗留了众多古建筑,大部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次坍塌荒弃,甚至“流落”他乡.主要从徽州古建筑保护的建筑特色、徽州古建筑保存现状出发,探讨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今日益稀少的徽州古建筑.  相似文献   

12.
黄山近年新开发了一批适宜自驾的旅游线。其中“醉美黄山218”,从“黄山伴侣”太平湖起,经黄山区府所在地甘棠,至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的西递宏村止。线型从北向南,基本是沿着黄山的西面山脚线行进。郭村在这条线的中端,位在黄山区和黟县、石台县三县的交结处,实际上也是过去宁国府、徽州府、池州府三府的交结处。从景观角度看,我认为徽州是“最”中国的农村。而秋天的徽州,又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深秋的阳光明晃晃的,有点照眼。满山色彩斑澜,每一片叶子都透着鲜亮。尽管还没有到真正的农闲时候,但漫山遍野已有了丰收的满足和慵懒的期待。平展的冲畈上,稻子已被收割,露出长长的根茬。  相似文献   

13.
李皓:“我父亲也是导游,我从小在黄山长大,所以总想把黄山风景和徽州文化介绍给游客,这就是我的初心。”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李皓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喜欢,话语中掩饰不住一个黄山导游的自豪,言行中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自信。2018年,李皓接待了一个老年团,团员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考虑到游客们腿脚不便,整个行程中李皓便跑前跑后帮他们背包,有腿不好的就搀扶着他们,一路从前山走到后山。  相似文献   

14.
感受皖西     
龚艳  章军 《浙商》2005,(3):112-113
皖西地区曾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军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7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一片金色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这里,撒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廖培 《度假旅游》2021,(1):27-30
(一)去皖南看古徽州村落,徜徉于老宅、古桥山水之间,沐浴在暖洋洋的春光里,感受传统儒家文化在这片土地难得的遗存,浸染古今美好的生活,走马观花的游者无疑都有强烈的向往。老同学杨帆知我虽在徽乡却对遍地古村孤陋寡闻,一日说:“走,我带你看村。”便在一个午后驱车驶向黄山市休宁县的黄村。  相似文献   

16.
<正> 去年,我大学毕业了,决心做点小生意。我首先调查了整个市场。二环路以内的门市租金贵得吓死人,连最便宜的也至少月租3000元以上,而且是一次性付半年费用,还要押金。以我的经济实力我根本没考虑。于是我把注意力放在二环路以外,同样面积月租才1000元。其实,像二环路以外也并不是成不了商业气候,这里大都新修了许多高档电梯公寓,所以也有一部分高消费群体,况且这里也有一大群居民小区,人们都嫌进城太远而愿意就地消费。在这里要想赚钱就看你经营什么和怎么经营了。我看了一个双开间的30平米的新门市,里面装修过,干净、漂亮。在它的旁边有一道小门,里面有二十多幢楼房的居民都喜欢走这小门。价钱也不贵,月租1000元,是季度付费。至于卖什么商品,我  相似文献   

17.
都沛 《中国工商》2001,(10):111-120
张贤亮曾说过“荒凉也是一种商品,我要出卖荒凉”。这几年,张贤亮出卖荒凉之美,他的西部影城每年招徕15万游客之多!他出卖荒凉的同时,也改变了这里的荒凉。  相似文献   

18.
就像中国很多的地方一样.在过去的十年中.NAFA在中国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虽然在1995年以前.我们曾经来过中国.做过几次市场调查.但是一直到1995年的秋季,NAFA才正式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活动。活动的地点选择了保定.距离著名的裘皮重镇留史不远。而当时.裘皮业刚刚在这里兴起。而在这里开始NAFA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应该说也是寓意吉祥顺利。  相似文献   

19.
钟锡强 《中国广告》2001,(12):47-49
龚定庵有一首诗,有两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土地有一种农民性格的依恋。在城市,买房子是人生一大目标。在香港,中产阶级有所谓四子主义: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现在,香港很多业主负资产,房子变了不肖子。今天,有人找我来谈房地产广告,他们找对了,也可能找错了。过去三年来,大陆房地产广告开支大约是香港的三倍,而且年年增长,香港年年下跌(图1及图2)。再看水平。这一两年来.有一些大陆房地产广告做得不错.香港近期却大量劣质广告。以质计,以量计.香港值得借鉴吗?我觉得他们还是找对了,不过还是歪打正着。在香港,我看过也做过很见得人与很见不得人的广告;我经历过1990年至1997年的黄金时代,也目睹市场的崩溃;赚过钱,也赔过钱;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这样一个过来人,虽然是白头  相似文献   

20.
情愫与怀想     
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我对北方农村的题材情有独钟。数年来创作的"乡道系列"、"土墙系列"、"小河系列"、"柴门系列",都取材于我生长过的农村。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寄怀着我扯不断的情愫,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又赐给我艺术创作的源泉。多年来我苦苦追寻和探索着自己的艺术之路,"走南闯北"之后,最终发现,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