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增持上市银行股份现象日益普遍的背景,本文运用2011-2019年上市银行数据,采用系统GMM和合成控制法(SCM),分析金融产品持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探讨《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股权办法》)限制金融产品超比例持有上市银行股份规定的效果。结果表明:(1)当单家金融产品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于5%时,其会利用专业优势更好地监督银行行为,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2)当第一大金融产品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时,其会利用话语权为自身牟利,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削弱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作用。(3)由于保险产品持股在金融产品总持股中占主导地位,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与金融产品持股的作用一致;保险产品以外的其他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4)《股权办法》的实施有助于约束持股比例超过5%的机构投资者的冒险行为,进而降低相应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意图以更间接的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应对的情况下达到政策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及公司治理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基于2007年到2013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1)利率降低会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3)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对利率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银行治理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银行治理的漏洞一旦扩散,会大幅度提高银行风险、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打击实体经济。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贷款质量是衡量银行风险的关键指标,是政策监管的核心。本文对中国74家上市银行和非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4年年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政府控股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最后,境外投资者持股的银行风险水平低于非境外持股的银行。  相似文献   

4.
由于行业状况与金融法制发展的历史不同 ,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法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别。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草案 )》内容看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涉及披露内容、程序、监管要求及违约处罚规定等方面。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法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结构信息。包括商业银行的子银行名单、管理中心或主要办公地址以及该银行及其他子银行所拥有子银行的总股份的票面价值等。 (2 )资本与风险结构信息。包括风险加权资产核算办法与资料、资本总额与结构、股东持股比例变化情况、资…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变迁与现状(一)2002年之前:地方政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虑,就已确立了地方政府的控股地位。按照《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1995)第二十三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股东由当地企业、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和地方财政入股资金构成。其中,地方财政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左右,而单个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这从法律上确定了地方政府的控股地位。如湖南岳阳市商业银行1997年12月成立时,岳阳市财政局占总股份的50.06%,辖内大中型企业参股占49.94%,没有自然人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征十分明显。(二)2002年后,地方政府处于相对控股地位2002年以后,为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各地加大了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力度,股权过度集中于地方政府的现象有所改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课题组2004年对我国东、中、西部2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各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直接持股比例是24.2%,其中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22.3%、28...  相似文献   

6.
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选取A股上市的三家城商行数据,就其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负相关,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正相关;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层级对银行绩效有正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绩效有负向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和城商行规模与其绩效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代理变量,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股权集中度、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程度越高;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会显著地提升当期及滞后一期的企业价值;同时,相比于当期社会责任,前一期社会责任对提高当期企业价值的贡献更大。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价值观以及保持适度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4—2021年中国5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境外法人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当第一大股东为境外法人时,股权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会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正“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第一大股东为境外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更低。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商业银行须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合理把握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外资持股比例,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9.
从巴林银行倒闭到中航油、中石化衍生品交易巨亏,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工具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成为必然。金融衍生工具运用规模和比例呈急剧上升趋势,其初衷为对冲风险,契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但由于其交易规则具有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实施效果亟待检验。本文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视角,探索了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工具会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包括外汇类和利率类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运用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情境依赖,作用发挥呈现异质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股市处于熊市时,金融衍生工具均加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危机前则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但当处于牛市时则无显著影响。此外,在市场化进程高、机构持股比例高时,金融衍生工具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检验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探究其成因提供了新解释,也为未来系统性风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讯     
《现代商业银行》2013,(5):11-11
保监会4月16日发布《关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适当放宽了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持股,上限为51%。不过。为防范风险。新公司仍严格执行单一股东持股20%原有上限。对持股超过20%的有关股东,保监会—方面设定必要的财务指标,包括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亿元、净资产达到总资产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我国29家银行2000-2010年业绩及所有权结构指标定量地衡量了所有权结构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净利润增长率产生的静态效应、选择效应和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效应方面,业绩最优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效应方面,被选择进行股份制改革的银行之前业绩较差,被境外投资者选择的银行之前业绩则较好;在动态效应方面,股份制改革和公开上市有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体系、健全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规范并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优化银行所有权结构、促进银行业绩增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与资本结构的关系,选取2007年以来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净利润与资产规模、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与资本充足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显著的负相关,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对其净利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评级考评结果"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衡量指标,研究了合计持股规模持续占据所有机构投资者90%以上的基金和一般法人对所持股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的异同。基于对2004-2010年深市A股3090个样本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基金对其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而一般法人持股并不存在这种改善作用。这一结论为我国大力发展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提供经验证据,同时对规范和监督国内一般法人这类机构投资者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The key for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equity pledge is to increase the stock price, and the large shareholders' shareholding increases have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stock price. Using the data of Chinese A-share firms from 2007 to 20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quity pledges and their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shareholding increases. We find that whe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ledge equity, their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are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their shareholdings.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bility and motivation of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to provide help, we find that shareholding increases of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are behaviors of help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o mitigate the risk of equity pled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ternal acquisition threats, stability heterogeneity of control rights and exogenous impact of Vanke Equity Competi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ledging equity promote their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to increase their shareholdings for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the risk of control transfer. In further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shareholding increases of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hav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stock price and preventing pledge risks. This paper proves that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ledging equity collude with their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shareholding increases of the related large shareholders have become a means for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equity pledge.  相似文献   

15.
谭松涛  黄俊凯  杜安然 《金融研究》2019,467(5):152-169
本文以2007至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个人大股东持股与股价暴跌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个人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公司未来股价暴跌风险。这一结论在剔除了个人大股东中董监高持股数量、进行内生性处理、更换不同统计检验方法后依然成立。第二,个人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管理层监督的效果并不明显,个人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对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投资效率、过度投资等可能影响公司股价暴跌风险的经营指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三,个人大股东的持股加强了公司股权制衡的力度,进而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暴跌风险。股权制衡机制解释了大股东持股对股价暴跌风险一半以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个人大股东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促进股市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被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舞弊公司及未舞弊公司为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是扮演监督者还是跟随者角色。研究发现,从公司舞弊前一季度到后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并未减持舞弊公司股份,不具备舞弊预测与识别能力;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利用分析师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机构投资者容易被舞弊公司误导,而分析师评级则有助于减轻机构投资者被误导程度。结果表明,目前机构投资者更多扮演着跟随分析师的消极角色而非有效监督者的积极角色,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uses an approach developed by Flannery and James to show that interest rate chang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equity values of hedged and unhedg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quity values of (generally unhedged) savings and loan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sensitive to unexpected interest rate changes than equities of (generally hedged) commercial banks. The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of (generally hedged) life insurance equiti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bank equities. Overall, the equity values of unhedg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sensitive to interest rate changes than the equity valu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more closely balance the maturities of their assets and liabiliti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announcement of TARP, the announcement of revised TARP, respective capital infusions under TARP–CPP and capital repayments on changes in shareholder value and the risk exposure of supported US banks. Our analysis reveals a light and a dark side of TARP. While announcements as well as capital repayments may provoke positive wealth effects and a decrease in bank risk, equity capital injections to banks are observed to be a severe impediment to restore market confiden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Furthermore, while TARP announcements and capital injections may increase systemic risk,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ystemic risk is found for capital repayments.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global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link between bank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crash risk,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mitigating bank earnings management. We conduc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this issue using a broad sample of banks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e find a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bank earnings manageme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stringency of a country's bank regula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bank and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dditionally,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s mo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ountries with more-stringent bank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or when ownership is held by domestic rather than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s also mo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ountries in which insiders extract more private benefits or when ownership is held by institutional blockholders. Our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regard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ngagement with banks.  相似文献   

20.
谢太峰  韩月彤  李雪瑜 《征信》2021,39(1):82-88
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对选取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平稳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将银行进行分类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不大,但显著提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在银行个体异质性方面,存贷比和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强,资本充足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