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白默  张艳霞 《财会通讯》2010,(6):36-37,44
本文以采用公允价值的不同计量方式计量股票投资、且公允价值数额波动对公司盈余或权益数额产生较大影响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若公司当期盈余中包含由股价的公允价值数额波动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该类公司盈余反应高于无股票投资的上市公司;而将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数额波动数额分别计入盈余和计入权益的两类交叉持股公司,其盈余反应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投资者对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持续性及其对盈余质量影响的认识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规定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能否成为房地产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引发争议。文章以房地产行业4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房地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选择偏好则是少提资产减值损失,而应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营业外收支方式并不明显,最后对公允价值应用提出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 ~ 2009年披露详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构成项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对决策相关性的影响.实证发现,以活跃市场报价(第一计量层级)确定的公允价值盈余比重越高,对股价的解释力度越强.在控制了流通股数量、机构持股比重、行业、年度差异等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表明不同公允价值计量层级下的盈余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国内投资者更倾向于依据活跃交易市场确定的公允价值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4.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弹性,为公司进行利润操作提供了便利。本文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几种情况,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对利润的操纵。最后简要提出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与成本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会计政策选择与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营业成本的相关性不显著。会计政策选择中摊提费用的处理方法极大的影响了管理费用的高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绝对值)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表现为是否较多地确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否较多地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此外,偿债能力弱的公司和高盈利公司会通过尽量多的发生管理费来向下操纵盈余,大亏公司也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当作大清洗的手段。无一例外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受资产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吕杰  王菊仙 《会计之友》2012,(26):24-26
以往研究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分析主要关注价值相关性等方面。文章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盈余管理角度看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如何为企业提供盈余管理机会。本研究有助于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参与者了解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注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便作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主要利用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进行盈余管理。审计师与投资者对这些项目的非正常变化要重点关注,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别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以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的财务数据,在修正的Jone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变量以实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普遍,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3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利润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业绩波动的程度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弱,房地产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关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个因素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将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税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综合考虑,来探讨公允价值计量与所得税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列为会计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准则的使用对企业的损益和价值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和资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腊 《财会通讯》2014,(11):7-10
本文以我国2003年-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角度对比新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资产减值很有可能已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丁俊 《财会通讯》2011,(12):12-14
本文以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此类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业上市公司中仅有小部分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微弱;但是具体行业内部公允价值计量对两张报表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郭瑞婷  李玉萍 《价值工程》2012,31(14):138-140
文章研究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损益对股票收益率和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文章选取2007年第4季度-2009年第2季度7个季度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对股票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损益的会计信息没有反映在股价上,对股票收益率无显著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损益都没有加剧市场波动,反而降低了市场波动,即公允价值在我国没有起到金融危机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查阅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研究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公允价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模式只被少数几家公司所采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重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泛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查阅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研究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公允价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模式只被少数几家公司所采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重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泛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首先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被认为是此次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会计具有经济后果性,公允价值计量势必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对2007—2009年三年间上市公司年报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甚微;但通过统计在2007—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前十名的上市公司,发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利润粉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深方大(深圳方大集团)的个案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粉饰利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对分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以我国2007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283家上市公司16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在利润表中体现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票内在价值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本文针对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通过对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应用的实施效果,继而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并提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