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分割了人类,各个文明散落在世界各地独自发展。自从人们发明了横渡大洋的海舶,海洋变成了通途。可以说,是远洋船只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沟通了不同的文明。福船作为,华夏文明特别是福建海洋文明的传播者,是木质时代远洋船只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福建福清江阴半岛开发,建设历史的变迁与海外融籍闽商作用关系的实证分析,探析了海外闽商在新时期福建海洋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新作用形式的客观存在.进而指出,在福建海洋文化发展新时期,应重视和加强:(1)对闽省生产力水平与福建海洋文化发展耦合关系的研究;(2)对福建海洋经济与福建海洋文化发展关系(尤其是对江阴半岛表现出的福建海洋经济和福建海洋文化一体化关系)的研究;(3)对海外闽商作用的研究与发挥,使发挥海外闽商作用成为推动福建海洋文化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研究》2011,(12):27-30
本文提出福建要以全面落实全国海洋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努力构建“两区三基地”,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和海洋蓝色经济实验区建设跃上新台阶;并从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闽台海洋经济合作、增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方面提出今后五到十年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福建海洋产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别分析近年来福建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与海洋总增加值的关联、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与总增加值的关联,并运用产业结构熵数对福建海洋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性相对要大于海洋产业内部的关联,滨海旅游业是福建的海洋支柱产业,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水产品及加工品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海洋渔业是福建的海洋主导产业,但福建省海洋经济结构趋于单一化,海洋产值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5.
张松滨  师萍 《生产力研究》2013,(11):95-97,182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福建将建为海洋强省。文章分析福建海洋经济现状,用TOPSIS法分析福建海洋经济竞争力,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建模预计福建海洋经济数值,预计海洋经济与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研究发现有重点地发展海洋经济,对福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较大贡献,海洋经济将成为拉动福建区域经济的有力引擎。  相似文献   

6.
刘修德 《发展研究》2006,(11):37-39
作为我国沿海省份之一,福建与海洋素有不解之缘,福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海洋密切相关,海洋对福建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海洋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突出的对台区位优势,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雄厚.本文通过审视现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分析福建海洋文化产业自身的内在条件与核心竞争力,及其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寻求福建在海洋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2)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3)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4)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相似文献   

9.
提升福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优势是福建诸多优势的集中体现,是福建进一步发展的后发优势.当前是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要以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主线,推进福建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本报告在科学认识海洋优势和把握发展机遇及分析主要问题基础上,重点提出提升福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八点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福建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海洋开发的必然选择.福建应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游艇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一定机遇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海洋开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美荣 《经济地理》1999,19(3):87-9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福建省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开发在福建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置。本文从海洋综合开发高度,考察福建海洋开发的优劣势和开发现状,探讨促进和规范福建海洋开发的问题,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度开发利用海洋、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大力稚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标志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本文从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对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开发保护管理能力,构建生态保护屏障以及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期助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福建海洋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政府积极加强对福建的行政管辖和军事管辖的时期。莅闽官员多来自内陆,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为政方面则体现出改造海洋社会文化、纳福建于传统儒家文化圈的倾向。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儒家文化与当地海洋文化的交融和协调。陈盛韶的《问俗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内陆官员为官于闽的一种轨迹的个案,也为我们认识福建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一个切实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对福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福建应加紧谋划海洋、布局海洋,发挥海峡、海岛、闽台“五缘”的优势,加快建设蓝色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使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文化本质上是关注人与海洋协同发展的海洋文化,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海洋生态文化遗产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展现着长久以来人类的海洋生态文化智慧,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是对传统海洋生态生活方式的延续,更是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应当唤起社会和文化原生地对海洋生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共知、共识和互动,不断完善系统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和配套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逐渐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文化本质上是关注人与海洋协同发展的海洋文化,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海洋生态文化遗产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展现着长久以来人类的海洋生态文化智慧,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是对传统海洋生态生活方式的延续,更是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应当唤起社会和文化原生地对海洋生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共知、共识和互动,不断完善系统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和配套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逐渐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洋经济作为福建沿海地区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经济载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应有新的认识、思路和举措。 一、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 ——海洋是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保证。福建从总体上看,陆地自然资源比较匮乏,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形势将更为严峻。海洋是缓解这一压力的重要出路。福建沿海市陆地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却承载着三分之二相对富裕的人口,创造出占全省四分之三的国民生产总值,原因即得益于靠海、用海。福建海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初作出的一项事关福建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加快福建海洋事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海洋经济强省的内涵 如何给海洋经济强省下定义,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1996年启动《海洋与中国丛书》编撰计划,到2016年《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出版,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和他的海洋史研究团队开展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整整经历了二十年,共出版了三十本书。"展开海洋视野,敞舒海洋胸怀,挖掘海洋信息,探讨海洋成败,复忆海洋过去,关注海洋未来,重塑中国海洋文明,迎接全球海洋时代!"这是《海洋与中国丛书》封底打出的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我国2002~2011年间9个海洋生态文明和12个经济社会指标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动态耦合模型对海洋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耦合演进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1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快速发展态势,而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相对滞后,且海洋生态文明的动态演进具有随时波动性;从二者耦合演进关系来看,十年间我国海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总体上处于协调共生的发展阶段,但表现出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的危机。说明加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紧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