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中航油事件”及其原因分析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亏损,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从事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其后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一、“中航油事件”及其原因分析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亏损,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从事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其后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2004年下半年,公司进行一系列错误操作,在期权、期货市场遭受双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凭借对国内进口航油市场的实质性垄断,净资产由16.8万美元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6年增长762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然而正是这样一家公司,2004年11月29日突然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原因是公司在此前的石油衍生品交易中出现约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事件披露后,新加坡投资者称其为自1995年巴林事件后最大的金融丑闻。  相似文献   

4.
新COSO报告对构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9月COSO颁布了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该报告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本文结合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对比我国正在构建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以中航油(新加坡)出现的巨额期货亏损事件为例展开剖析,以期借鉴其先进理念,为我国正在构建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寻求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套期保值为目的进行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为企业规避价格上涨风险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2008年国航、东航航油套期保值巨额亏损事件暴露了企业套期保值操作技术的先天不足以及信息披露的不健全.本文以国航、东航(以下简称"两大航空"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巨额亏损事件为线索,着重探讨了套期保值业务的信息披露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近日爆出丑闻,其因投机性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而蒙受约55亿美元(约45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因资不抵债而不得不寻求破产保护。  相似文献   

7.
反思中航油事件患于金融衍生工具滥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琳 《现代商业》2008,(5):62-62,61
2005年以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下属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国航油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石油衍生产品投机交易,对油价走势判断错误,2004年10月份,国际油价大幅飙升,该公司因未能弥补交易亏损所需要的巨额保证金而被强制平仓,截至2004年11月29日,该公司的损失达5.54亿美元。反思中航油事件带来的教训,其并非是惠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而是并未有效地运用它们。金融衍生产品非但不是风险的万恶之源,恰恰是风险管理的必备工具。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北京早已是天寒地冻,而位于赤道附近的美丽岛国新加坡却依然是炎炎盛夏,但这南国良好的气候并未使所有关注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的人们有所舒缓。人们依然在企盼这个曾经熠熠生辉的"明星"企业,能渡过破产的劫难,实现"凤凰涅槃"的奇迹。 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因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出现5.54亿美元巨额亏损  相似文献   

9.
西荣 《市场论坛》2005,(1):40-42
2004年11月29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从事石油期权交易,总计亏损5.5亿多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只得向新加坡最高法院中请破产保护。事件发生之后,国内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对此事件作了多方披露和检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由于旗下一名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导致该行蒙受约71.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本文在深入剖析法兴事件始末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市场周刊》2005,(41):52-53
国内彩电业巨头四川长虹2004年末对应收账款提取近40亿元坏账损失,导致巨额亏损。这一事件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也显示了应收账款的巨大风险性。事实上,我国很多企业都受到巨额应收款的困绕。  相似文献   

12.
中兴通讯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然而在2012年却出现高达28.4亿元的巨额亏损。本文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分析中兴通讯巨额亏损背后的原因,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7,(1):58-59
现状勘察2007年,迟迟未能发放的3G牌照有望尘埃落定,而等待多年,承受了巨额亏损的大唐电信,很可能借此东风咸鱼翻身。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06年的3G事件与大唐电信之间的联系: 1.1月,信息产业部颁布TD—SCDMA(以下简称TD】为我国通信行业3G标准,在此消息促进下,大唐电信结束了持续3年的亏损,在一季度即实现赢利。  相似文献   

14.
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以下简称法兴银行)2008年1月24日披露,由于旗下一名交易员私下越权投资金融衍生品,该行因此蒙受了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据称,这也是有史以来涉及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相似文献   

15.
中兴通讯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然而在2012年却出现高达28.4亿元的巨额亏损。本文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分析中兴通讯巨额亏损背后的原因,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宣称由于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受挫,总计亏损达5.5亿美元,公司净资产 1.45亿美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被迫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一出,舆论大哗,纷纷将其与当年震惊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相提并论。金融衍生产品的  相似文献   

17.
《商》2012,(8):24-26
城乡致富从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任上风光无限,到被指控隐瞒石油期权交易的巨额亏损等罪名而判刑入狱1035天,在转战互联网等传闻后,低调出山任职葛洲坝集团的陈久霖(现名陈九霖)突然又被推到了媒体的风口浪尖上,媒体对其重新任职央企高管进行了种种评议。  相似文献   

18.
又见地下炒金"爆仓"事件。8月29日,市场曝出黄金投资知名人士张卫星执掌的北京高德黄金颐合金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高德黄金)出现巨额亏损。张卫星坦承,在7月1日至8月下旬国际金价暴跌期间遭受重创,名下所有公司一共亏损1.8个亿,其中高德损失3500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曝出与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总额90.5亿澳元,汇兑损失155亿港元,几月之内,公司股价暴跌,高层管理者受到调查.该事件是我国目前最令人震惊的一起投资复杂外汇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许多分析人士称导致该公司的巨额亏损的原因不外乎"用错"了套期保值产品以及管理成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本文在解读中信泰富所投资的外汇产品之余,又对本次事件的深层原因--澳元汇价大幅下降--进行的分析,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今后的国际投资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久霖闯荡海外市场7年整,冰火两重天。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神话般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石油大亨,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而轰然倒塌;一个引领亚洲经济潮流,年薪490万新元的“打工皇帝”,因在期货市场的违规操作行将站到新加坡的法庭上接受审判,谱写了人生的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