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公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增加的收益按持股比例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间进行分配,改革就是公平的。根据这一思路,公平对价率应使两类股东收益率相等,根据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资料,对价率的不公平程度为80.6%,流通股东也没有因股改而从中受益,股权分置改革对流通股东是不公平的。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方向是正确的。不公平的原因是对价谈判中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买方处于完全垄断地位而卖方处于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2.
徐青 《福建金融》2006,(5):42-44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分水岭。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价的计量是最关键的环节。本文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对价的概念,然后从定量的角度探讨对价的计量问题,从而为准确而规范的对价报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从2005年股改正式启动至今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2006年是股改的关键年,一些经营绩效较差的上市公司也将在年内完成股改。有效地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合同法上对价的一般法理出发,论证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依据,指出了关于对价的若干认识误区;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形式,认为对价包括基础对价、从属对价(特别承诺)两部分,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确定对价及相关事宜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价支付弥补制度安排的改变对参与方造成的损失,获取良好的整合效果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对价支付的理论依据,并对主要的对价支付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对价方案的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其核心内容是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换取股份的流通权,在这一过程中,独立董事充当中小股东的代言人,但实证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支付对价呈弱正相关,并没有显著影响到支付对价。  相似文献   

7.
为解释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公司的价值会因对价的支付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会通过预期股改后的公司价值来决定对价。因此,对价和公司价值是相互联系的内生变量。其他外生变量或直接作用于对价,或通过影响公司的价值来影响对价。与现有相关文献中的单方程模型不同,本文模型将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合理地引入模型,因而更为系统地解释了对价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9.
股权分置不仅关系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建设,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必须以对价理论为基础,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制定统一合理的标准。本文介绍了股权流通对价会计处理的不同观点,并提出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曾鸣 《西南金融》2006,(7):48-48,49-50
文章通过考察股改试点对利益格局的影响,揭示了股改中博弈机制的特点,发现目前的博弈机制力量失衡,套现特点明显,缺乏市场化。因此政府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制约来规范博弈规则,提高股改的效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外方股权转让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将所持有的股权按照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中方的行为。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自由转让外方股权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特征,但在目前资本项目实施管制的框架下,对外方股权转让价款的运用受到外汇政策上的限制。为了规避外汇管理,企业利用交易双方的关系、定价机制的不完善,通过私下交割等手段运作股权转让价款,并将其滞留在境内,谋求人民币升值的收益,隐蔽性较强,一旦外汇形势发生变化,容易出现资金集中流出冲击实体经济的后果。所以进一步完善对此类业务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我国全面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事件日之前的累积超常收益CA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改预期带来的股价提前反应是累积超常收益显著异于零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股改中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矿资源价格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能矿资源社会最优开采模型分析发现,我国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政府失灵、行业垄断和外部成本问题,我国能矿资源开发价格构成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我国能矿资源价格构成机制,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关系,推进我国能矿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企混改进入全方位深化的现实背景出发,对格力电器自上市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公司混改方案及对应的股权结构的变化.通过EVA分析得到混改导致公司财务业绩大幅上升,并从股权激励的视角分析了格力电器市盈率长期低于美的集团的现象.随着格力电器新一轮混改的完成,可以预见其将为相关各方创造更大价值.格力电器混...  相似文献   

15.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可促进金融结构优化、推动企业素质提高.但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还存在许多障碍,我们应从完善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通道、拓宽私募股权基金资本来源渠道等方面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的焦点问题。而其中“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也受到众多人士的关注。本文在此探讨这一问题仅代表个人观点。本文的基本观点: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是为了获得上市流通权,会计处理上应资本化而非费用化。相应地,这部分对价资产不需摊销,而是在股份实现流通时结转成本,与减持股份实现的收入相配比。相关概念释义1“.流通权”“。流通权”并非指股份转让权。股份自由转让系股份公司的本质特征,无论流通股还是非流通股都拥有这项权利,例如多年来盛行的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就是行使…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东兴市作为中越边境口岸城市推行了多项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的改革举措,实现了汇率定价并挂牌公布,开展了我国第一笔银行越南盾现钞兑换业务,对中越边境贸易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本文意在分析东兴沿边金融改革进展,研究沿边金融改革措施对东兴市边贸结算产生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的完善,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症结在于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突破口就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自身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既可以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资金源,降低高负债率;又能通过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而改善融资机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还能通过流动性功能的加强,促进企业产权重组。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完善、成熟、规范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最终从微观的、供给的层面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需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汇率、利率与套利资本流动存在着内在联系,我国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货币政策改革与金融市场改革时,应注意三者协调发展和整体平衡,寻求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最佳政策组合,发挥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为发挥金融改革协同效应,必须注重货币政策工具改革之间协调与配合,增强利率汇率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从而推动货币内外均衡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外汇储备损益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央行"实际汇兑损益"的崭新视角,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关系问题。本文借助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双顺差分析模型,并通过升值情景模拟分析,得出结论:在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既有的汇率错位和通常伴随的汇率超调往往导致了央行发生"实际汇兑损益",损失量与兑换资金规模、汇率错位程度成比例,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可能导致对国家外汇储备的"非对称分配"。鉴于目前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支持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关注和避免因汇率错位及汇率超调产生的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应基于学理、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准确客观的算法体系,以动态界定汇率合理区间;而从中长期考虑,需将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