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基础设施是区域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性基础设施系统的核心开口枢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西部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皆在为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区域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生产、集散、管理、服务、创新等综合功能,发挥辐射、带动、示范等龙头作用的城市。如何把城市“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迫切需要从理论、政策等方面为城市发展进行有价值的路径分析、模式推演。加快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必须有一系列相关制度文件出台以保证目标实现。要确立以营商环境立市的战略思想;拓展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级;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城市联盟;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省际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战略引领,提升集聚力;以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竞争力;以开放合作为平台,走共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叶茂 《广西经济》2005,(6):35-3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启动,崇左市凭借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迎来了建设桂西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方法,吸纳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城市功能和面貌的超常规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强化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资源的协调开发、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承载系统的建设、区域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小城镇发展政策等。本文就几个重要方面作出分析。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中心城市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必须有便捷通达的内外交通,高效高质的通讯服务,充足的水源供给、良好的废污处理和可靠的防灾系统等。就交通而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市建设,全面归集和盘活资产,促进城市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从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不断地扩充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保障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供排水、污水与废弃物处理、供电、供气、热力、通讯等,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使用。在追求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完善城市功能,在创造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城市经济,最终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愈来愈成为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因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和焦点。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城市能源、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水资源及给排水、城市通讯和防灾减灾等六方面的设施。 多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把城市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政策上给与扶持,加强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旨在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期望以此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进步的一项重大基础性举措。近年来,唐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抢抓曹妃甸港区开发建设历史机遇,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出了“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后方基地,打造唐山南部滨海新城”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城市经营,不断加大城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西宁市作为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从一个内陆小镇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省会城市。城市基础设施从元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进入完善阶段。城市的发展在工业化基础上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了以西宁市为中心、各小城镇为依托的发展格局,由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与基础设施应紧密结合,加强城市基础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改革》2023,(6):142-155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相对于产业的发展,保税区的城市建设显然是块"短板"。为此,大连保税区将2013年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并把所有惠及产业、城市、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放在一起,"打包处理"、整体推进,目的就是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对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王晓峰 《天津经济》2005,(8):43-45,76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条件,是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从经济功能上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银行报告曾指出,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会增长1%,为此,联合国建议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应保持在GDP的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15%。从社会功能上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全新方案和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分别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两大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80个样本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此外,根据样本城市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点。在区域异质性方面,除东北地区样本外,其他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均显著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在城市规模异质性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大城市大于中小城市。第三,影响机制检验方面,通过分维度检验证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可以通过升级ICT等基础设施、增加智慧要素投入以及创造智慧成果进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优化贸易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机制,以2012年以来先后分三批次实施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识别其影响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的政策净效应。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该结论分别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内生性检验等多重情景下依旧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高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有着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深化产业关联度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动态优化并扩大试点政策覆盖范围,持续完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中国由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冯洋  曹鹏 《天津经济》2012,(1):51-53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模式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顺利建设和运营效率。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对"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最近,我们对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范围为市政、环卫、供水、排水、燃气、园林绿化、城市防洪等;城市住宅、电力、通讯、文化设施等未包括在内;城市区域为1997年列入统计的35个建制市。  相似文献   

17.
王东印 《唐山经济》2007,(9):8-9,11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各建制镇发展规划,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道路、广场、公园、供热、供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改观;县城面积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6.6万人。但与同类先进县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经济》2009,(3):24-29
北京 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轨道交通等发展 北京拟在2009年扩大基础设施规模,适当调高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其中重点促进轨道交通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珊 《东北之窗》2014,(6):50-51
基础设施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件之一。一个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的效用问题,直接制约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水平,通过作用于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间接影响当地招商引资能力和区域竞争综合实力。在经济进入缓冲期、地方财力趋紧的现阶段,通过分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效用,寻求增量资金的可发掘空间,激活存量资金的可释放效用,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林朝晖 《宁波经济》2001,(12):35-36
经营城市土地就是把城市土地作为国有资产,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去经营,从中获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中,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建设市场化发展之路,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思路,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