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殿堂,目前高校中非正式群体日益丰富,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目前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和规范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心理研究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宿舍成员有调控、改造和激励作用,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影响到校风和学风建设。高校应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及时分析并掌握其运行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育管理非正式群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群体具有规范约定俗成、稳定性不强和核心人物影响较大等特点,对大学生道德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要关心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经验,注重正面引导核心人物,积极发挥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已普遍存在,在其学习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及特征,从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及和谐文明大学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大学生群体组织,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内,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关注非正式群体,研究其成因、群体需求、功能以及发展动向,把非正式群体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再谈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其广泛的存在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消极双重影响。所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引导在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中是有较强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加强对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价值引导入手,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建立群体竞争机制,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从而构建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余江 《现代经济》2004,(9):42-4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年推进,高考连年扩招带来更大的大学生住宿压力,各地高校纷纷在校内外建立起大学生公寓.这其中有各校改变现存的学生宿舍为学生公寓,也有建立跨校学生公寓,还有独立建设新的宿舍楼群体而名为学生公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内容、类型、模式、特点,以及人际交往的观念和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高校应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并对学生社团和非正式群体正确引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调整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亲近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反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主要有社会消极因素、家庭不良因素和来自教师的误解和同学歧视等原因。鉴于高校"反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和其他学生带来危害和影响,应从强化管理、加强教育、营造氛围、提升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1.
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和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运营模式对学生课余锻炼的影响。根据学校的功能目标提出了综合运营模式更适合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学校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沿海地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分报告之一。重点探讨大学生恋爱群体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高校招生改革的加速,高校出现了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正在成为大学教育中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同时,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研究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表现,解决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问题,从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指导,进而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实效性,促进其健康成材和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角色不清、中断、冲突、失败等角色失调现象,其原因在于大学生道德人格边缘化、自恋文化盛行等。必须整治和优化社会环境,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以对大学生的角色失调进行矫治,促进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贾君丽 《全国商情》2010,(15):102-103
学校越来越注重它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大学的主体——大学生,其社会化非常重要。作为学生的培养者——高校,应尽可能的使学生社会化,使学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又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本文依据高校各项职能来分析校方与大学生社会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不仅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了鲶鱼效应,更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行为调查研究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目前影响大学生群体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意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发现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初期发展中的特色亮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关于提升改善类余额宝理财产品的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州大学大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特别是学生宿舍公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对高校教育改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究竟如何认识推行大学生公寓化管理的意义;如何认识学生公寓管理的社会系统化工程;大学生公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都还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办好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却又是最不稳定的群体.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还要以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实现生命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90后"已成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是在开放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生活环境、家庭模式、科技信息的发展都在这个群体身上留有痕迹,这一群体为高校思想教育提出新挑战。论文结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及与传统思想教育的矛盾性,尝试从学生自身出发,以"体悟"式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是当今高校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将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文章通过对当前辅导员心理状况的深入剖析,论述如何通过构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