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为基础,用1980年~2006年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增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聪慧  胡青华 《商》2014,(3):157-157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以持久收入假说为基础,运用河南省1992-2012年的统计数据,量化分析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关系。得出误差修正模型为Log (Ct)=0.3132+0.7858log (Ypt)+0.1261log (Ytt),找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持久收入。提出拉动农村消费,政府需建立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扬州市农村居民1985—2009年的收入和消费状况,利用相关模型实证了收入和利率对扬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研究表明现期收入、过去收入、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等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或大或小的相应影响,而利率的调整对该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选取1995-2013年湖南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八类消费项目支出数据,在分析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纯收入间的关系。结论如下:随着收入的增加,湖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食品仍为消费重点,以生存型消费为主;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意识较强,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是其消费热点;收入弹性结果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农村居民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依据2000~2007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基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找出存在于其间的数量关系基本规律。把收入作为调控消费支出的工具,合理运用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刺激消费的同时,要启动并发展完善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广农林小额信贷市场,引导个人合理消费;建立完善农村新型保障体系,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柏芳 《北方经贸》2007,(6):144-145
回归分析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整个消费水平越来越低,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较高,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能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则会提高全国的消费总量及转变农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转移收入视角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G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通过对收入和转移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转移收入不仅作为收入因素,而且作为非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正向影响。但基于税收返还制度的政府转移支付方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处于弱影响阶段。政府可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一般转移支付,增加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强度,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晶  董宝奇  王宏伟 《中国市场》2011,(31):118-120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仅要靠投资的支撑,更主要的应靠国内消费。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仍在低水平运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农民消费与城市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升级换代时间差,农村消费的内容几乎比城市滞后了10年,即中国农村消费市场仍然比较低迷,但这也恰恰预示着其充分的发展余地及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政策的制定,应以稳定增加农民的持久收入为出发点,增强农民提高收入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疆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2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收入与消费关系模型,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78-2011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对收入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9599,短期弹性系数是0.8396,因而,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显著。必须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是实现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有力保障。本文着重从如何增加农村居民非农业收入以及如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协整理论的湖南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收入-消费理论和协整理论构建了湖南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长期均衡关系的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湖南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棘轮效应;当期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影响湖南农村居民当期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滞后1、2期的消费行为对本期的消费行为具有正负调整作用;湖南农村居民的消费率的下降趋势在短期内不易改变。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78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对收入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9599,短期弹性系数是0.8396,因而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显著,必须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吕丹 《消费导刊》2011,(11):4-4,11
论文以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到收入不确定性预期影响的消费行为。西部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不稳定,其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支出存在不确定性。当西部农村居民受到收入不确定性预期的影响,会将其增加的持久收入中的更大一部分转变成储蓄,以应对未来不可预料的支出。针对收入不确定性预期产生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建立持续增收机制和加快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构建的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利用山东省临沂市1998-2019年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临沂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观测期内,临沂市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显著性地促进了其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据此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增长,加快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居民在暂时性收入冲击和永久性收入冲击下的消费保险问题.我们发现,中国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消费平滑机制抵消部分暂时性收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而绝大部分的永久性收入冲击,都能传导到消费波动.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发现,亲友间的转移支付比财政转移支付更能增强农民平滑消费的能力,户主从事非农就业活动、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户主处于青年阶段等因素都能提高农村家庭对永久性收入冲击的保险程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面对收入波动时的消费行为,对于当前促进农民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用暂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作为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发现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增长更快,且收入稳定性增强,实际收入的不确定性减少。通过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相对持久收入要小许多。此外,在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后,暂时收入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加大了。我国农民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只是因为收入较低,确定性收入太低,所以抑制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以1980-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与年人均收入年度时间序列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系数;采用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市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面板数据,分析了各个省市弹性系数差异;提出了增强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1981年-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突破口,将收入、收入差距、收入不确定性放到同一个计量模型中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收入仍旧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收入差距、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也有着重要影响。收入差距和收入不确定性抑制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有着有限的促进作用,收入不确定性同样抑制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为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根据1995—2013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引入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消费习惯与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