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济-金融"适应性转型期间,我国民营经济内部"民间金融"与"民间投资"依存演进,突出反映了金融生态中的环境因素和共生发展要求。由于经济任何一类共生体系或任何一个共生单元所结成的共生关系都是对其共生环境适应存有要求,民间金融秩序管理必然要求从其生态的共生源头上妥善调整好"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共生关系。本文通过对民间投融资共生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民间投融资共生依存机理,提出应用"共生干预"等超金融手段从产生的源头上调整民间金融秩序,降低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民间金融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民间金融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它改变了以往民营企业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格局,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与此同时,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经济金融风险。因此,人们对民间金融有褒有贬,非正规民间金融还成为政府严厉打击和禁止的对象,但它们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为地方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目前中国民间金融的规模相当庞大,且呈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民间金融中大量存在的违法金融组织和金融行为,导致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应明确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改善民间金融的制度环境,深化金融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完善中国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璇  王颖  于芃 《时代经贸》2007,5(10Z):76-77
民营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金融化进程相互影响。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金融因素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既有支持作用,也有制约作用。民营经济的金融化趋势及其强化,不仅是实体经济所有制结构的继续调整,而且也必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金融经济本身的所有制结构,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民间资本全面渗透金融领域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当前温州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族企业又是温州民营企业最为常见的形式。同时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已成为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探索如何解决家族企业的融资问题,既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推动温州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从家族企业自身、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和外部监管三方面,深入探析温州民间金融难以满足家族企业融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共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其融资难一直是发展的瓶颈。而民间金融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出路。基于共生关系理论,从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共生关系角度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以充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11)
民间金融是民间资本积聚和发展的产物,这一特定现象的出现,对区域经济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利弊共存。一方面,它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补充,解决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普通民众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民间金融机构乱象丛生,扰乱了金融秩序、诱发新的社会问题。为了规范民间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四川民间金融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规范民间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当地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诚信环境及政府公共服务等制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温州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城市。本文通过对温州个案的分析,揭示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温州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则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营经济融资发展的需要,我国民间融资在空间和时间上已逐渐成型,呈现散开和扩张发展态势。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不仅对加快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共生经济关系的作用,民营中小企业需要民间融资,使得民间金融成为必要和既成现实。要通过搭建地方民间融资网络平台,创立新型民间资本市场,激活民间资本,推进民间融资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民间金融内生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正规金融制度供给的缺陷与不足是民间金融产生的诱因.民间金融的存在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2011年的温州借贷危机为出发点,从制度变迁、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金融产权、地方政府和民间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民间金融贷款的边际成本曲线分析了其演进路径,解释了民间金融发展近年来逐渐趋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约束问题。在现有金融制度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国有企业相比融资成本高昂,企业面临超常的财务风险,易于陷入破产的境地;由于高额的利息支出不能记入成本,不得不采取偷税漏税来抵补损失的税收挡板,进一步加大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发展必然受到严重桎梏。  相似文献   

12.
黄湃 《经济经纬》2006,(5):128-131
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问题。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的形成机理在于:决策层顾虑发展民营银行会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降低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等。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催生的金融问题日益凸现。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逐步解除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应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私营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们不但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且在创造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的状态。由于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将针对中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有助于中国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勇 《财经研究》2012,(1):61-71
文章基于1990-2009年间7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结构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国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不仅受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制度文化的显著影响。从宏观经济看,金融体系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而经济发展的程度则主要影响金融体系的总规模;从金融发展看,效率和开放是金融体系结构"市场化"的两大动力;从文化制度看,崇尚规则和权威的制度文化更容易孕育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而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制度文化则更容易孕育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钢  王栋 《经济管理》2020,42(2):160-174
本文从企业的社会性对经济性行为影响的视角研究社会地位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09—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越高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将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纳入考虑之后,研究发现相比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社会地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于拥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提升社会地位更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社会地位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最为显著。这些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属性”对其“经济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而且能够为民营企业缓解融资约束提供有益借鉴,尤其是处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且不存在金融关联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选取1982—2008年为时间段,以湖南省为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信贷存量、其他金融机构发展(除银行)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货币存量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的短期格兰杰原因,而存贷存量在长期上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安强身 《财经研究》2008,34(4):4-15
在我国渐进式的转轨经济过程中,在政府强控制金融与高额储蓄条件下,体制内经济体发生金融漏损并由体制外经济顺守,修正了金融初次配置效率,形成了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并存的结果。理论与实践表明,体制内金融的外向漏损间接支持了体制外经济的成长发展,形成了"反哺效应",构成了一个非正规的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模式。文章从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了我国转轨过程中的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经济增长,对我国转轨经济中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应通过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产权改革、加快民间金融发展等措施改进与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9.
程惠霞  杨璐 《经济地理》2020,40(2):163-170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静态空间分布基础上,以“金融密度”为衡量指标,考察2007—2018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与扩散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呈整体分散但相对集中状态,从形式上覆盖了31个省份,但实际覆盖空间非常狭小。②基于ArcGIS的村镇银行经济金融密度、人口金融密度和地理金融密度分析发现两个突出的空间扩散特征,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但空间分布存在省级差异和地区不均衡;二是它们基本遵循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向经济发展欠佳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到人口密度低地区等空间扩散路径,但在面积相等条件下,人口密度、基础设施、信用体系、运营成本与金融风险等因素导致这一扩散路径逆转。③最后结合金融科技趋势,提出政策层面适度调整农村金融发展思路,将重心调整至“数字金融”探索改善金融可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is the first comparative attempt incorporating the role of economic, demographic, sectoral contribution, government and trade in explaini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r India and China. Using time-series estimations, we establish that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government size impede financial development, whereas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service sector growth help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r both countries. Trade openness also enhances Indian financial development but hinders Chinese financial development. We suggest that the policy advisers should not underestimate the role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service sector growth in implementi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we find that the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s will play a key role for both economies in enhancing finance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