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2月13日,应圣严法师邀请,济南市赴台佛首迎请团前往台湾,除对佛首做进一步鉴定外,还将与圣严法师等共同护送佛首回归四门塔.至此,饱受5年多颠沛流离之苦的佛首终于回归故里.  相似文献   

2.
日湖佛教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时俱进。在古代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战争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宋代介然法师,明末延庆寺的佚名方丈。在近代反帝国主义侵略时,则是寄禅敬安、谛闲、显荫、宝静、斌宗诸位法师。今天,海外高僧,如香港的觉光法师、美国的显明法师、台湾的慧岳法师,都极其关心他们的观宗寺祖庭,日湖文化已成为团结海外炎黄子孙怫教徒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成立的台湾新竹科学园区(以下简称“新竹园区”),是台湾最大的科技园区,被誉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和“亚洲硅谷”,号称全球第三大工业园区。这里是台湾经济命脉的核心地带,也是台湾实施“两兆双星”产业的科技重镇。回顾新竹园区28年的发展历程(1980—2008年),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并引以深思的地方。本文着意论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1987年宣布“解禁”以来,岛内政治便随着“本土化”和“政治转型”两个相辅相生的议题开始了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这种“台湾式民主”促使台湾政治走向“秀”化,政治秀与“台湾意识”交织在一起,模糊了岛内民众对“台湾意识”与“台湾独立”的关系,进一步地恶化了台湾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5.
台湾企业的退休金制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4年台湾颁布了“劳工基准法”,这一制度,对台湾劳工退休条件做了如下规定:一是劳工工作必须满15年以上;二是年龄满55岁或年满60岁者,即可正常退休。另外,台湾的“劳工基准法”还规定:“雇主必须按月缴纳雇员退休准备金列入资金专户”。由此可见,随着台湾“劳动基准法”的颁布,台湾劳工退休金制度也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6.
台湾产业经济是指在台湾本岛上各种产业经济活动总的概貌的分析与评价。1.台湾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台湾原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基础很薄弱。日本统治时期,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台湾只有一些小型工业,如纺织、化学、机械、印刷产业得到发展。以后,工业也更形破损;一直到1949年以后,工业才逐渐恢复。经过1953至1960年的“进口替代”和1961-1972年的“出口替代”以及1973至1981年的第二次“进口替代”,台湾产业经济终于有了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台湾产业经济虽然在结构上已有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是以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型工…  相似文献   

7.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与“资讯工业策进会资讯市场情报中心”7月发布《2015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该报告是受“经济部技术处”委托开展的“2015年台湾产业与科技整合研究计划”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8.
万苏杭 《魅力中国》2010,(22):18-18
台湾的民主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虽然已经走过了20年,但它仍处在民主制度建设的“初级阶段”。因此,20年中发生的种种“乱象”,尤其是民进党上台后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暴露出现行制度产生的各种弊端,导致台湾社会产生的各种动荡,深入研究分析其民主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各种“乱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台湾政治问题,并从中得到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台湾提前开放烟酒市场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湾“财政部”部长邱正雄日前批准提前开放台湾烟酒市场,不再受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进度牵制,并将方案送“加人世贸组织策略小组”商议,结果基本同意,现已呈报台湾“行政院”最后审定。目前台湾一年的烟酒消费额约1300亿...  相似文献   

10.
台湾营建“亚太制造中心”面临的商机与挑战蔡宏明为鼓励台湾企业以台岛作为东南亚地区高附加值产品分工生产及行销的中心,提高台湾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加速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最终将台湾建成“科技岛”,台湾“行政院”于1995年7月3日核定“经济部”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经济阴霾再现台湾经济1995年9月起阴霾再现,各项经济指标下滑,导致台湾经济不景气。台湾“行政院”经建会认为,台湾经济的增长是由两个火车头带动的,前火车头是外贸,后火车头是营建业。1995年以来主要是靠出口推动,而营建业不景气,造成经济增长后继无...  相似文献   

12.
1.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回顾50年代以来,台湾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新生物技术的三个工业化量产的历史发展阶段。就近代生物技术而言,味精工业(以发酵法生产)崛起于60~70年代,是台湾的相对优势行业,它为台湾的经济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进入80年代以后,在1982年召开的第二次台湾科技会议上,生物技术(即新生物技术)被选定为台湾的“策略性工业”、“八大重点科技”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六大产业”之一。20年来,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叫好不叫座”。这…  相似文献   

13.
台湾爱滋病快速蔓延本刊讯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年初公布了台湾爱滋病感染者的最新发展情况。台湾“卫生署”的报告称,自1984年12月台湾发现第一例爱滋病感染者至今,短短的11年时间,台湾爱滋病感染者累计数已达1015人,其中有242人已被确诊为爱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物科技迅速崛起,并被全球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科技。台湾也欲将其发展成为继资讯科技产业之后的又一明星产业。台湾近年来对生技产业极为重视。1994年台湾“经建会”通过了“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决定加强畜用疫苗、花卉生物、农药、药材及制药五大产业的发展。同年,台湾“行政院”科技雇问组成立了“生物产业推动小组”。1995年第五次科技大会,把生物技术产业选定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1999年底,台湾“经济部”又把生技产业列入十大新兴工业,并修改“促进产业升级条例”,改变对生技产…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后期以来,台湾高科技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概括地说,主要有三:一是“西移”,二是“ E化”,三是联姻“硅谷”。这三种现象不是分离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产业结构重组。本文仅就台湾高科技产业“西移”的态势及其动因做一简要分析。 1.近期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祖国大陆的三项观察指标   如果对台湾高科技产业做粗略的划分,依技术密集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就近期而言,台湾高科技产业界来祖国大陆投资的总态势为:三者并存,以中低级为主。   从投资的流量看,总量激增。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 2000年 1月~ …  相似文献   

16.
1.栽培历史悠久良种不断更新台湾引种栽培历史非常久了,据文献记载,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由荷兰人从爪哇引入台湾,最初种于台南六甲的赤山堡(官佃庄)。由于芒果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品质优异,易于管理,产量高,寿命长,所以很快就在台湾南部的平地和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广泛栽培。以台南、高雄一带为生产地。台南县最大的芒果产地为玉井乡。台湾把芒果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将早期由海外引进的品种,称为“本地种”;另一种是以后又由海外引进的品种,称“外来种”。其实均是“外来种”,所谓的“本地种”,只不过是在台湾…  相似文献   

17.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座落在台中市馆前路1号。它的建馆目标是,为了启发社会大众对社会的关怀与兴趣,从而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与现象,收集台湾和祖国大陆有代表性的自然界的标本及其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和展览教育之用。台湾自然科学博物倌是台湾12项重大经济建设顷目之一,它是3座大型科学博物馆最早建好启用的一座。该馆从1981年开始筹建,当时由台湾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汉宝德教授挂帅筹建。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主要设有“中国科学厅”、“地球环境厅”、“科学中心”、“高科技剧场”等4大部分。而在这4大主题展中又细分有…  相似文献   

18.
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1970年台北市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了53户茶农,推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观光农园”的先河。1983年台湾农政当局实施“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农民要建立观光农园,首先必须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并由县当局及“省农林厅”和区农业改良场协同实地勘查,将符合条件的纳入辅助对象,然后草拟年度计划,最后,勘察合格的辅助对象由“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1989年,台湾“农委会”举办了首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和设想都进行了广泛的研讨。1990年台湾“农委会”又在“…  相似文献   

19.
1.台湾“吉园圃”果蔬的兴起   台湾随着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最近几年陆续推出的印有“吉园圃”标章的果品及蔬菜,大受欢迎,商家越卖越热。现在,台湾老百姓如要购买较清洁的果品和蔬菜,可以放心选购具有“吉园圃”标章的品牌,不必担心上当受骗。   台湾自从 1994年推动果蔬安全用药标章“吉园圃”制度以来,已有 800多个农业产销班取得使用这种标章资格。 1年内使用的标章就高达 2 000多枚,已为消费者所接受、信任与爱戴。 2.台湾“吉园圃”标章的含义   台湾“吉园圃”标章最早是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纳米热”在台湾持续升温。2003年台湾开始实施“纳米科技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化。本文在分析台湾纳米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对其支持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