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音乐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其相关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一种文化;反之,通过文化,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去体验一种音乐,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国家新课程标准把"音乐与相关文化"作为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探究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艺术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如何在音乐课中适当的地渗透相关文化.  相似文献   

2.
周敬谋 《消费导刊》2009,(9):177-177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形式异彩纷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亦需完善、补充。科学合理、恰当公正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肯定,是发展音乐基础教育的需求。作者在实际调研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力求评价方式的多角度,辩证看待教师的"优质课";评价一堂音乐课的好坏,要看它是否背离了音乐课的本体,那就是音乐课应该像音乐课;评价音乐课的质量应看课堂教学有无真正体现"人"、"物"、"情"之间的自然的相互交流与融合;莫把考试当作测评孩子艺术水平的唯一手段,而应把它当作是孩子乐于展现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刘慧珍 《品牌》2014,(11):212-212
21世纪教育改革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音乐课恰恰是符合这个教育目标的。音乐可以带给人莫大的快乐感,而且音乐对于陶冶情操也是非常有作用的。音乐不是近代才兴起的,它代表了人类最悠久、最有渲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构成要素。而小学音乐教学为我国的音乐复兴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音乐的表现力也成为了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真实反映。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怎样让小学音乐课堂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让学生会使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人生?到底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欣赏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可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5.
"CEN混合式"国际贸易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网络和企业三方进行融合,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网络的交叉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资源,向外界开放自我。该教学模式包括网络展示、网络互动、课堂互动、校企合作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充分认识自我,发掘潜能。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课前准备、网络课堂互动、课堂实时互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落实音乐审美原则,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并在备课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使音乐课成为学生陶7台心灵,提高审美和辨别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恩维发散、想象能力,为终身喜欢音乐及人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围绕创建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性这一主题,从三部分展开研究:课前(前奏曲)课中(进行曲)小结(尾声),本篇着重探究……前奏曲。  相似文献   

7.
张庆辉 《商》2014,(52):359-359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一名中学音乐老师,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外,更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手段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内驱力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吴青 《商》2014,(41):276-276
高一(7)班是艺术特色高中的音乐班,他们热爱艺术,热爱音乐,音乐有艺术之美,能给人心灵的震撼。想通过语文课阅读推荐活动,引导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体验语文之美,提高学生人文和美学素养。在高中学习阶段,能留下一些我们班级语文课的纪念。在人生成长中,能给学生一点青春的帮助。大爱尚美。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课堂是校园和谐发展的基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从而让英语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各种教学关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的课堂上尽情地挥洒自我,完善自我,愉快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每个星期都在进行着,学生在课堂上乐意唱歌吗?教师费劲心思地做示范演唱,学生还是唱的不好,那么我们不妨平时做下反思,我们的音乐课缺乏了什么要素?怎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地引入课堂,争做音乐课的主人,乐意自己去唱好歌。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审美教学是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而当前的古诗词审美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想走出这些误区,教师必须并立足于古诗词自身的审美特性,激发学生的审美自觉性,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遣词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使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真正内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思想、陶冶性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也愈显重要,而如何提高音乐课的综合教学成为当代音乐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音乐课注重综合教学的运用,能够使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初中教育中的基本科目之一,通过音乐学习和教育,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同样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音乐课却常常被忽视,有些农村中小学甚至连音乐课也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进程.本文就目前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并就如何解决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时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渗透美育元素,以音乐欣赏的形式欣赏、品味美的不同形式。让学生通过“听”、“唱”、“动”多种方式来领悟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王秋梅 《北方经贸》2008,(6):155-156
审美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不仅仅是美育课的职责,外语课也责无旁贷。英美文学教学更要做到以美启真、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渗透英美语言及文学理论,奠定学生审美意识的思想基石;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学生审美感知的情景意蕴;要改革传统"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审美理解的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了使民办高校的教育更加适应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来适应教育,开始采用真正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设计和实施主体的教学模式,推行学分制。  相似文献   

17.
邹渊 《中国市场》2007,(48):126-127
本文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的角度,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小学生音乐学习障碍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消除小学生音乐学习障碍提供思路,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让学生的学习更快乐。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戴朝荣 《商》2014,(40):105-105
噪声艺术不拘泥对自然的模仿再现,向有独特表现力、语法结构的音乐靠拢。噪音艺术用寻找与否定来确证美,让人远离舒适区。它依据形而上学的断言,以一种非实用的重建和颠覆的实践形式,暗示存在着的那些真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实际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授课难,学生学刁难等问题。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真正获得语言优势、思维优势、专业优势,使双语教学成为学生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薛欣 《北方经贸》2011,(10):156-156
将行动导向集群式教学模式,运用到美术基础型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创造了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真正实现在“行动”中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成为今后美术教学改革的方向,它在实践中力求深入激发学生自我体验,协作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