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未来遥远吗?未来已来!未来交通当然应该更加关注智能、高效、环保,在实现智能交通的道路上,中外交通人的发力点不尽相同,大数据的应用、物联网互联互通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完善和政策平衡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探讨"智能"与"智慧"的思辨关系,预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建设理想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交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设计、智能建设、智能管理、智能养护等技术,引领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智能高速公路的发展前景公路行业的建设发展趋势,呈现出智能交通应用发展比较迅速,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智能交通的体系不断完善,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不断融合等特点。这些都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正6月的深圳,骄阳似火,以"创新引领、智慧出行"为主题的第三届深圳国际智能交通与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展览会(以下简称"展会")在此举行。本次展会设展位592个,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智能交通企业及行业媒体参展,集中展示目前最领先的智能交通产品与关键技术,为业界同仁奉献了一场科技盛宴。转型已是必然近年来,智能交通发展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互联网的体验型应用越来越渗透到智能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主动对标对表"五型"政府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公安交管工作实际,抓好"六个突出",聚全警之智、集全警之力,积极打造更高层次的交通管理水平,尽心竭力地为南昌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高端规划打造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一环,南昌市交管局突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站在城市发展和建管一体的角度,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智能交通向智慧  相似文献   

5.
一批聚焦智能建造、智能养护、出行安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亮相2020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成都论坛交通科技博览会。创新驱动业界不断突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积聚磅礴之力。一种解决冬季冰雪路面三大痛点的材料冬季道路受冰雪和冻雨的危害,严重影响交通出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6.
正5月26日,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深圳交通运输委员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拉开帷幕。当"泛在交通信息服务"、"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等字眼频繁出现,不难发现,在我国智能交通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上,本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释放出更加明确的信号: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在推进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引领交通行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发展到5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不断攀升,养护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理念逐渐形成。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资料,形成了以感知、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应用为架构的一套完整的数字化体系,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养护也由此成为了养护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虽然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已在公路智慧管养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并总结了一些有益经验,但总体而言,  相似文献   

8.
预告     
正大数据与智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论坛将在青岛召开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定于5月10日至1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大数据与智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论坛"。会议主题为"科技引领·智慧交通",内容包括交通强国战略下的公路智能化养护与发展、互联网+带给养护管理与技术新格局、基于云平台的桥梁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等。5月11日将现场考察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联系电话:010-64956336/64242380  相似文献   

9.
开栏语     
正2013年10月12日,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强调,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四个交通"建设的任务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行业科技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化"四个引领",即以重大科技突破引领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运输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以标准化引领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升级,完善标准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机制和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养护就是在公路养护及运营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坚持"修旧利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运营、提升服务"的原则,以实现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等要求,确保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2014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的战略决策,为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智能交通·智慧济南"建设为主线,以推进交警大队领导干部素质提升行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专业训练、发展训练、实战训练、服务训练,教育训练覆盖率达100%。"科技+专业"学研共振,科技引领实战全面展开。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合作举办科技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先进科技在交通领域的深化应用。选派事故处理、勤务管理和车驾管岗位300名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是新时代国家、民族对交通事业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全体交通人为之奋斗的新使命。在各省相继召开的交通运输工作会和公路工作会上,"交通强省""交通强国,公路先行"不断被提及。公路行业责任重大,是交通"先行官"的排头兵,与人民群众的出行息息相关。2018,公路事业的发展踏上新征程,建设养护更上层楼,改革创新一马当先,路网服务全速前进。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月,云南省曲陆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担的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科研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养护技术应用研究》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得到这项殊荣,让曲陆高速人心中充满骄傲和自豪。他们深知,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离不开负责的态度、辛勤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孜孜不倦的新技术探索者云南省曲陆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始终树立科学的养护管理理念——"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在公路  相似文献   

14.
企业     
<正>中科英达生态科技研究中心揭牌5月28日,中国·北京(交通)生态科技发展论坛暨中科英达生态科技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与道路养护行业领军企业——英达公路再生科技集团,双强联手、同承重任,创立中国交通领域首家生态科技研究中心,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道路交通领域走向深入。英达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施伟斌认为,在道路交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养护,英达集团专注于道路养护领域"材料循环再利用"的初心不会改变,未来还将与国科大建立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道路养护管理理念的升级,作为实现道路智慧养护重要支撑的智慧养护装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智慧养护管理系统、各类智能检测设备等不断升级,助推道路养护变得更有智慧。何为道路智慧养护装备?即在道路养护领域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对现有养护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或基于上述技术开发新型养护装备,使其具备自我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特殊的人造空间,公路通过影响人流、物流形态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公路交通上升为国家战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必须解决"建、管、养、运"协调,用好战略机遇构建现代养护体系,解决养护跛脚问题……养护,从公路投运第一天开始;谋划,从规划之初发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养护面临新任务社会进步对养护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普通公路的智能养护已不再是空中楼阁,但"智能养护"到底是什么,怎么实现,目前尚没有一个整体、清晰、明确的概念和思路。应尽早明确"智能养护"概念,开展"智能养护"顶层设计工作,真正把公路养护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加快破解道路交通拥堵"城市病",加强城市文明交通建设,切实服务群众出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交管部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携手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哈尔滨智慧城市"交通云"建设项目,为冰城赋予"智慧的大脑"和"强有力的双手"。为进一步提升公安交管科技化水平,哈尔滨交警立足本职,通过搭建智能信控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总面达到3.7万平方米的交通科技博览会,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邮政等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工程实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智慧工程、新型系统、系统装备材料等1000多项技术成果,向社会公众集中呈现了未来交通科技的发展趋势,展示了学界、业界为交通运输全过程变革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技术工程实例。为此,本刊从"中国建桥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城市""智能检测""自由流收费""出行服务"等方面,总结梳理了博览会上的最新技术,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有何区别?如何建立更加智能的交通体系?如何处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增长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关系?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迅速涌现出的新技术?如何让现代交通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5位来自美国、从业经验超过三十年的顶尖交通运输专家、土木工程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视角和理解。(文中观点不完全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