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消费政策的演变与未来政策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 《市场论坛》2008,(11):20-22
改革开放30年,国家对消费调控采取了或鼓励或抑制或适度,消费政策经历了补偿消费——适度消费——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并重的四次阶段性演变。未来我国的消费政策应以人为本为核心,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鼓励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并重的原则,引导人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使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消费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率却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趋于扩大化,这使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消费之间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也对可持续消费的代际公平消费与代内公平消费形成了挑战。为此,各级政府应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以推进居民公平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建立健全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责任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媒体的导向作用,确立居民公平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导向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宁军明 《消费经济》2005,21(6):41-43,46
消费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存在密切关系,改变消费过程已被认为是朝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消费行为及其驱动力影响可持续消费的实现。本文基于消费行为理论视角,用一个综合方法构建了一个可持续消费模型,探讨了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并指出其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可持续的维度分析研究消费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理念,转变社会消费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实行生产经营方式和产品设计方式的转变;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绿色消费,发挥政府引领文明消费的职能,是消费方式可持续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我国消费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税种,发达国家的税制比较完善,课税范围更广、更合理。我国现代的消费税法起步较晚。通过研究消费税的国际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适当调整我国消费税法,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消费观念提出至今,我国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法律法规来规范消费者的行为。然而,作为分散决策的行为主体,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考虑的往往是在消费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消费行为成本最小化;在消费成本(付费)一定的情况下,追求消费收益最大化。可持续消费有可能增加他们的消费成本,而收益却难以即时和完全地获得。所以,消费者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并没有可持续消费的持久意愿。因而,政府必须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推进可持续消费这一社会理性,并使之成为消费者的个人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7.
三、促进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政策框架 (一)把兼顾两个“可持续”(能源的可持续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可持续)作为新时期电价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里所谓的新时期,是指我国能源的供应与消费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8.
赵萍 《商业时代》2012,(16):4-6
可持续消费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保证不同地域之间、不同阶层之间、不同代际之间的平等消费权利。可持续消费从低级向高级可以划分安全消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健康消费五个层次。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政治市场"里,政府的决策就如市场中逐利的"经济人"一样,总是受自利原则支配,从而导致公共资源被过度消费的"公共地悲剧"。目前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制定符合"经济人"假设,可持续消费政策沦为"公共地",消费的不可持续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扩大内需政策必须及时转向,以实现尊重消费意愿与约束消费选择、继承消费文化与引导消费观念、明确近期目标与制定长远战略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消费的新发展和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当前在全球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消费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保证可持续消费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理论与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寻求经济循环圈和生态循环圈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的恢复,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西部地区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应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体系,完善政策、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垦区应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做好相关政策配套工作,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加大发展低碳食品加工业力度,发展低碳型城镇群,同时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居民消费的现实表现和消费数据变化,新中国居民消费模式的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低水平消费模式、高增长消费模式和高水平消费模式等不同阶段。从中国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现实出发,构建中国居民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当前和今后的必然选择。应通过确立构建居民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策取向、健全构建居民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法律法规和推动居民可持续消费文化建设等途径来构建居民可持续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我国居民的基本消费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新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消费分层特征和消费结构特点,全面考察了微观消费决策的行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和结构的经济性、社会性因素。研究表明,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厘清我国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统筹推进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畅通“生产流通消费”经济循环,促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匹配,畅通交易网络体系并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建立。研究进一步指出,需要统筹一揽子政策体系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综合权衡宏观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因素。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的本质在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消费: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视角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钟茂初 《消费经济》2004,20(5):48-51
本文在分析可持续消费特征的基础上,从把人类需求划分为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视角对可持续消费作出了新的阐释。由此提出了引导消费者有效处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物质财富与非物质财富、排他性消费与公益性消费、环境友好消费与环境不友好消费、正效用消费与负效用消费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本文通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筹划案例的分析,阐述了纳税筹划的最高境界,是仔细研究,掌握政策,使企业在行使纳税义务的同时,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低碳消费增长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进杰 《消费经济》2011,(3):55-58,79
作为消费增长的新阶段,低碳消费增长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培养和形成居民低碳消费观念和行为,企业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低碳产业发展,以及政府实施法律和经济手段,能有效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终实现居民消费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达到健康持久,不断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江苏烟草企业的高速发展既有20多年烟草专卖体制的因素,也得益于江苏省优越的经济社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烟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烟草系统可持续发展?笔认为,除了继续用好烟草专卖政策外,加强财务会计工作,提高财务与审计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挖潜堵漏,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等内容,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企业发生涉税风险的几率正在增加,减少企业涉税风险是保障企业利益的基本手段。减少企业涉税风险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财会账目清楚,成本核算便利,纳税申报合理。为此,企业财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税法,具有较强的纳税筹划能力,正确地进行纳税调整和计税申报,使企业的纳税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应缴的税款尽缴、应享的政策尽享)、有利(在遵从税法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协调(充分与税务人员沟通)、稳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等内容,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