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韵 《中国商论》2024,(7):17-20
根据近三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关系网络,并分析验证经济网络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高密度和明显的网络化结构,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三级圈层结构特征。凝聚子集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空间组织上可以细分为4个城市子群。本文通过QAP分析发现,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的因素包括城市之间的距离、要素扩散与聚集、从业人口的流动、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内需消费等,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强度反映了城市对外联系与辐射的能力.本文以中部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流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了中部三大城市群各主要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能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在中部城市群第三产业产值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在城市与外界的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据此本文提出了促进中部城市群改善和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具体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在时间格局演变上,2011—2020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上升趋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辐射强度和空间集聚能力不断加强,但城市群整体发展不协调;(2)在空间格局演变上,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东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城市交通通达度较低,逐步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俞斌  沈毅俊 《商场现代化》2007,(31):335-336
我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稀缺,沿海地区发展逐渐受到资源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把循环经济模式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贯穿和渗透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的诸方面。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适宜人居住的循环型城市,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进行城市建设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文章阐明了我国沿海建设循环型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好处,最后提出了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俞斌  沈毅俊 《商场现代化》2007,(11S):335-336
我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稀缺,沿海地区发展逐渐受到资源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把循环经济模式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贯穿和渗透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的诸方面。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适宜人居住的循环型城市,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进行城市建设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文章阐明了我国沿海建设循环型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好处,最后提出了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尝试利用经济实力、非农业人口、科技就业人数等指标对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引力模型及经济隶属度分析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期能够为更好地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项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等共9个城市在内.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化与城市整合对策.结果显示,郑州以较大的城市流强度值成为中原城市群联系的高等级中心;洛阳、开封和新乡分别成中等级中心;平顶山、焦作、许昌和漯河等其他城市成为低等级中心.中原城市群应当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8.
汪明 《商业时代》2012,(27):138-139
对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对江苏省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对称性,但有协调发展的趋势;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核心城市,对其他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经济、金融与交通联系,文章构建了相应的经济、金融和交通空间网络结构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采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0—2017年经济金融数据,构建了基于三种不同空间网络的空间权重矩阵,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最终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金融和交通联系日趋紧密,在三种不同的空间网络下大湾区各城市金融风险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城市间的金融风险存在传染性。其中,在经济网络和交通网络下金融风险的空间自相关性更为显著,意味着金融风险通过经济渠道和交通渠道的传染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其竞争力,是实现崛起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城市经济投入的强度与城市空间联系的效果结合起来,从时间开发次序、空间建设重点、产业培育途径和基础设施共建等四个方面来应用到城市群空间整合的战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罗弘毅 《中国市场》2014,(12):113-116
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城市群则是聚集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交互关系,城市群通过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释放经济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测算方法,度量武汉城市圈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聚射能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揭示武汉城市圈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在引力模型框架下,将城市间物理距离改进为基于交通时间和货币上的相对距离,构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2012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旅游影响力,并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格局从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型"演变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心网络型";北京的旅游影响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绝对优势,天津次之;河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以及各城市的旅游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京津冀三地应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区域旅游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平台使旅游发展低阶梯度地区能够直接承接高阶地区的前沿旅游创新成果;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促进行业协会、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经济联系网络日益密集,多中心网络日益凸显;中原城市群可分为四大子群,以郑州为核心的子群基本形成,其他子群还没有完全稳固;城市间的距离、产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创新水平对经济网络的演变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益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倡议,为辽宁沿海6个城市的对外经济合作带来了新机遇。经过几年发展,辽宁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战绩,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辽宁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辽宁省当前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落实国家战略,提高辽宁沿海地区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树奎 《北方经贸》2007,(9):138-139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沿海及沿东陇海地区。连云港市位于这两个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住优势明显。近来,连云港市引进外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剖析连云港市在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对于连云港市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09、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数据,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10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分析,重点分析了北线城市空间联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空间联系较弱,城市间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的扩大,相对差异出现减小的趋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匹配;(2)乌鲁木齐处于北线城市流强度的高值中心区,与外围相邻城市的梯度差异在减小,辐射效应显现,而与相距较远城市间的梯度差异增大;(3)城市流强度空间格局变化较大,基本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两个方面,运用测度城市间联系程度强弱的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结构及其演变过程,从中发现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和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流强度定量描述了城市群的对外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外部贡献率的计算,分析其辐射集聚能力,并据此提出了整合三大城市群,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检验进出口贸易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收集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42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即进口贸易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存在负的间接效应,说明出口贸易抑制了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这是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区聚集的结果。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充分利用进出口贸易的外溢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