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5,(4):25-25
实行企业、政府、医疗保险、医院联合定价的方式。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调控。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垄断行为和不公平竞争行为加以限制。药品价格由制药企业与销售商(批发与零售)、社会健康维护组织(保健组织)与医院、保险公司与联邦政府联合谈判定价。为了保证低收入的国民也拥有保护健康的权力,根据美国《1990年综夸预算平衡法案》(OBKA)的规定,对医疗保险制度内的药品,  相似文献   

2.
由于基础设施行业具有自然垄断与弹性缺乏的特性,企业只需要提高价格就能获得丰厚利润,而不是改进效率,这可能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既不能提高效率,也不利于社会公平。为了防止这种风险,必须明确政府的监督职责,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使市场化改革真正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福利。  相似文献   

3.
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与社会福利净损失,已为西方经济学原理所论证,反垄断目标指向应该是垄断势力而不是垄断的市场份额,企业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但只要不是凭借垄断地位,滥用市场的支配权力,随意操纵价格,剥夺消费者剩余,就不应该是反垄断所指的对象,反垄断目标指向应该是而且也只能是任意操纵市场价格与限制竞争的垄断势力。  相似文献   

4.
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相比,基础设施行业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原因在于传统经济体制下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要由政府投资和运营,这种单一化的投资模式,使该领域形成了较高的垄断局面,难以引入市场化竞争。长期的垄断和低效运营,又使得社会对该行业的投资和营利前景没有太深的认识。随着我国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加快,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杨博 《魅力中国》2014,(26):294-294
认定以“联合抵制交易”行为为表徵的垄断协议行为应当遵循其一般思路,即主体要素认定、行为要素认定、结果要素认定及适用除外情况考量。但基于联合抵制交易行为的特殊性,“特定商品”与“特定经营者的商品”的界限较难把控,故,其内涵界定便成为首要因素;另一方面,联合抵制交易行为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认定与“价格垄断协议”相比难以进行维度清晰的条理分析,亦增加了其行政执法的实际难度。因此,厘清界定联合抵制交易内涵与判定其是否存在反竞争效果的诸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市场是一个交换机制,它通过价格来沟通分散的、多样化的社会需要和限制,严格来讲,价格把资源分配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但是对于环境资产而言,如果价格没有准确地沟通社会的愿望和约束,这样资源的配置就会缺乏效率,市场失灵就会发生。而实际上的许多环境资产属于公共品范畴,价格容易在沟通社会愿望和约束上出现偏差,这时需要政府来规范企业的行为。环境规制是指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社会成本和厂商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于是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对厂商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存在适用界限模糊的缺陷,特别是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所做的限制竞争行为,其法律性质难以确定。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五类垄断形式,建议反垄断法在制裁垄断行为时充分考虑企业限制竞争的原因及背景,确定具有合法垄断地位经营者经营行为的合法外延,制定不同种类垄断形式下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评判标准,从而对反垄断法适用界限予以更为具体、明确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不是完美无缺的 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1)市场会引起经济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市场经济意味着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决策分散化,每个生产者都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决策,而忽视社会利益,有些事对局部来说是有益的,可行的,但从全局看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社会经济生活千变万化,使任何企业和个人对市场供求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合理预期,他们的决策必须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 (2)市场的竞争必然引起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如果不限制垄断,竞争所推动的生气勃勃的局面,必将被伴随着垄断俱来的停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政府对垄断行为的调控张锐对大企业垄断行为的调节,发达国家政府一般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即维护规模经济效益的原则和保护公平交易的原则,具体体现为对非法垄断行为的限制和取缔,以及对合理垄断行为的保护和支持。一、严格限制非法的绝对垄断行为1.严禁行业市...  相似文献   

10.
张持 《宁波经济》2001,(6):20-21
生产过于分散造成的过度竞争和生产过于集中导致的垄断,都是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天敌”,长期以来,各国政府一直力求在规模效益和竞争效益、反垄断和防止过度竞争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在我国,由于企业“小、散、乱”的问题在许多行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市场的集中度和企业的竞争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自然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的优先选择,发展规模经济也因此成为某些人拒绝讨论反垄断问题的“挡箭牌。”  相似文献   

11.
乔建惠 《特区经济》2005,(5):196-197
根据萨缪尔森对垄断的定义,“垄断”是“单一的出售者完全控制某一产业”。而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将“垄断”描述为“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可见,“垄断”既是指独占市场的状态,又是指排斥与限制竞争以达到独占市场状态的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分析,发现单纯依靠价格传递供需信息容易造成市场的盲目性,而过于集中的官僚计划经济体制则容易堵塞信息上行的通道。同时,综合参考了西方左翼理论家设想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得出应利用数字化新技术,推动需求信息(上行信息)和生产组织指令(下行信息)的顺利传递,按销定产,有效降低成本。资本主义的数字经济存在数据库和算法上对需求信息(上行信息)的垄断、对劳动者的剥削等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天然弊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大数据技术可以协助政府进行协商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可以确保数字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数字经济只有与社会主义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分享。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民主化角度而言,电子政府的出现是对民主理念的倡导与张扬,使得网络媒体成为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缩短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和公民的相对距离,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将增强公民和社会的信息占用量,削弱传统政府的信息垄断地位,使政治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成为可能.密切了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从而强化了双方的互动联系,为民主的真正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沃土.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的基本目的就是促进和保护竞争,避免过于强大的经济力量操纵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是垄断行为。本文就以辉瑞收购惠氏为例,从反垄断法的角度对经营者集中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经济的严重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转型滞后造成的,具体而言集中在四大矛盾上。即:“惜贷”与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小泉政府的应对之策有其特点,并取得了某些有利条件,但也有其不利之处。受各种条件限制,日本经济短期难振,长期有望。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财政分税体制和以GDP考核政绩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必然依靠其对土地的垄断权力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这就是土地财政。为使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底价和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数量等方式造成土地市场的稀缺,从而拉高地价推高房价。应从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消除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宏 《北方经济》2009,(9):59-60
一、发达国家国企经营管理及工资宏观管控的情况 (一)行业分布 "二战"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国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服务行业,关系国家安全或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公益事业行业,如供水、供电、环卫和市政等社会服务性部门.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经济在一些传统工业行业逐步退出,一些原来由政府垄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行业也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经营.  相似文献   

18.
"汇率管制"是对垄断者的价格限制 当前受到许多人指责的"固定汇率"或"汇率管制",实际上不是汇率操纵,而是对垄断产品的价格限制的一种形式. 在目前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俨然是一种世界公共产品.美国是这种产品的垄断者,而世界其他国家则是这种公共产品的消费者.作为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回报,美国享有其他国家不享有的铸币权.但是,同任何垄断产品一样,垄断者和消费者的地位和权力是不平等的.假如不受任何限制,垄断者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谋求超额利益.  相似文献   

19.
软件业现有的核心—外围市场结构强化了竞争与垄断,市场竞争发生分离,并造成市场供给的分离,消费者选择空间狭小,强化了盗版行为。而盗版的存在,进一步恶化了外围企业的生存环境,巩固了核心企业的垄断地位。因此,要彻底解决盗版问题,发展我国的软件业,必须双管齐下,在打击盗版的同时,通过管制、反垄断与政府引导等手段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打破现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20.
政府规模与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 《发展》2005,(10):38-39
从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政府自主性决定了政府规模增长的必然性。但是政府规模的无限增长会导致诸如财政赤字和官僚主义、政府职能过度分化和难以协调、政府权力的寻租行为等负面效应。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在突破“小政府、大社会”框架限制的基础上,树立以下基本理念:明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社会力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制约政府规模的增长。限制政府规模是我国机构改革实践的核心问题。透过历次机构改革中关于如何限制政府规模这一问题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