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建筑是人们了解文化的窗口,绚烂多彩的景颇文化在其民居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房屋选址到建成,整个过程都有民族文化的参与,我们看到的民居式样、风格,都是文化所赋予的.本文立足民居建筑的历史发展,试图通过对景颇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系统全面探究来推动景颇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独特地域文化影响下,建筑装饰文化风格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而这些地域风格往往通过新疆一些标志性建筑及室内装饰反映出来。本文通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标志性的维吾尔民族餐馆——米拉吉饭店,对这一富有传统民族装饰风格的个案为代表性的装饰风格进行美学解读,深入挖掘新疆本土文化的意趣,为人们的审美提供多方面的鉴赏,并从中发现民族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地位,寻求民族传统艺术对现今设计方向的启示,促使民族装饰艺术对现代生活在借鉴、传承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白族民居建筑的纵向考察、横向分析可以发现: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同时保持本民族文化,形成了富有民族风格和本土特色的建筑.白族民居建筑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代表,饱含着丰富而浓烈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位于黄土高原东缘,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在这片土地上,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集萃了丰富的人文古迹。其中,山西民居建筑,集中体现出山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反映出山西人民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建筑、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例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都勘称中华一绝。本文在对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分类的基础上对其风格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民居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积淀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历史痕迹。佤族的传统民居体现了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佤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探求佤族传统民居深层的文化意蕴,在今天创造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新建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土是文学的重要题材,而不同作家的乡土情结又独具特色。英国作家哈代的乡土情结展现了其写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我国当代作家莫言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基于两位作家不同的年代、成长经历和文化语境差异,对其乡土小说中体现出的民间文学色彩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不同的乡俗土情,探寻二者对人性思考的迥异,并对此进行溯源,恢复读者的民间记忆,揭示乡土形态潜藏的文化意义,唤起读者对于两位作家的当代文化建构意义思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建筑装饰的风格很多是受到新艺术装饰风格的影响,巴洛克建筑装饰风格对哈尔滨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完全或大部分仿照巴洛克建筑装饰风格的哈尔滨建筑,第二个方面是巴洛克建筑装饰风格与哈尔滨本土的建筑装饰风格相互交融所产生的建筑装饰风格,第三个方面是哈尔滨在吸收了这些建筑装饰风格后,融合自己的建筑特点最终变异、发展的建筑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8.
陈萍 《改革与开放》2016,(15):82-83
传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是一项传承历史文脉、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现阶段伴随大量新奇建筑的涌现,传统民居正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浮世绘不论在江户时代或是当代,都是一种非常流行.非常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的表现力不仅仅是停留在画面本身,而更多的是画面内涵的文化积淀和对日本民族性美学风格的继承以及潜在民族精神力量在起作用.在全球化盛行的现实面前,更应该强调本土特色和地域风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亚信息》2012,(Z1):16-17
融合多种文化独具特色的民居装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 13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影视艺术是人类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形象表征。影视艺术以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休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当下的影视艺术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格局下,应关注民族自强意识,关注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想敏感成为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一翼。  相似文献   

12.
刘霞 《魅力中国》2014,(19):150-150
传统民居的精神和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也应赋于传统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安全舒适,适应环境及使用方便的各类建筑空间环境。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作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其文化精髓,并应用于现代住宅设计建设之中,促使其城市建筑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更符合实用型和经济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鲁盈盈 《魅力中国》2014,(26):72-72
本文主要简要概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的特点与发展。文中重点从人文思想和建筑艺术两个大方面来叙述中国建筑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并以河坊街和苏州博物馆为例讨论了当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理新华村民居现状与传统白族民居的异同调研分析,深度剖析了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原因,反思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对于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利弊.并围绕传统白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生态及居住理念对现代民居建筑设计建造的指导意义,反思“舍”与“得”,提出了今后白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及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莉 《新西部(上)》2007,(3X):167-168,211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影视艺术是人类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形象表征。影视艺术以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休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当下的影视艺术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格局下,应关注民族自强意识,关注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想敏感成为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一翼。  相似文献   

16.
嘉绒藏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因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土司制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嘉绒文化。作为文化的符号和历史的见证,嘉绒地区的建筑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建筑的结构强调军事防御和保暖功能;修建的材料多就地取材,选用常见的片石垒叠;在建筑的装饰上,蕴含着嘉绒藏族人的信仰。马尔康地处嘉绒文化腹心地带,其境内的建筑至今鲜活地留存着嘉绒藏族的文化传统。散布于梭磨河畔的形态各异的碉楼,尤其是马尔康的西索民居、卓克基土司官寨等建筑,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可谓藏民族建筑艺术的典范。这些建筑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我们解读嘉绒文化的密码。  相似文献   

17.
李光梓 《改革与开放》2011,(18):130-131
四川民居受到地形、气候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其体态轻盈、布局灵活、雕刻精美。通过旅游开发不仅能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提升民居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侯灵钰 《魅力中国》2011,(20):328-328
教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堂作为一种突出精神功能的建筑形式,在数量上虽然与民居建筑类型无法比拟。但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无论从建造技术还是从文化艺术角度而言,对城市建筑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形成,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本文旨在对大连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保护大连地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孙旭博 《魅力中国》2013,(25):293-293
汉字,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产物。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在历经了千年的文化积淀之后,已经形成了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文化风格,成为一种符号,成为一种标志。汉字本身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艺术特色鲜明。近年来,在中国本土艺术表现中,这种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符号还没有得到本土艺术家们的重视和利用。与之相反的是图外众多艺术家们却是把目光投向中国,在他们的优秀作品中可以清晰地寻找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当代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公共环境中的视觉艺术,当代壁画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门类的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相较于传统壁画,当代壁画的形式、内容、材质、色彩等方面不尽相同,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与多元化的功能,参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再创造。当代壁画家要努力扩展壁画艺术的感染力,将壁画与人们的沟通作为目标,促进社会进步并适应环境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