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益阳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特点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辖8个县(市)区,农业人口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农民人平耕地面积近1亩,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9.16亿元,占GDP总量的27%,农民人均纯收入3371元。2005年以来,该市开始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动了农村消费(详见附表)。调查显示,益阳市农村消费尚处于一种低级的初发阶段,主要表现在:1.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据调查,益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105元上升到2006年的3371元,按理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应当随之提高,但实际上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44.33%降低至2006年的26.31%,近年来消费率的下降还有增速的趋势。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2001-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3%,但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5.98%。3.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大。2006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406元,仅为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10882元的22.1%。4.从消费结构看...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邵阳市是个农业大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乡村人口536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农业总产值191.7亿元,占GDP的46.8%,全市财政收入25.3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4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08%.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一、金融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数据选择与基本分析为了进行实证分析,我们选择1990-2006年间的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农业贷款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数据根据2000-2006年株洲市统计年鉴和2000-2006年株洲市金融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整理而得。1.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从1990年至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9%,尤其是1991、1993、1994、1995、1996年的农村居民增长速度比较快,2006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到4366元。在收入增加的推动下,同期农村消费总量呈现连年持续攀升走势,消费增速最快的两个区间是1993-1996、2001-2006,这两个区间的曲线斜率较大,这意味着其边际增量(即消费增加额)较大,到2006年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3333元,是1990年的6倍左右。2.消费结构有所升级。不仅个人消费总量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支出与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下降,恩格尔系数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在上升,表明农村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饱转向吃好”。二是交通和通信支出是农村居民消...  相似文献   

4.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4元,1989年达到602元,1997年超过2000元,2001年达到2366元,1979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从城镇居民看,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7.1%,比1979年到1989年5.6%的年均增长率高出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贫困人口也大量减少,到2001年,农村贫困人口比1978年减少2亿2000多万,比1989年减少7000多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带动下,郴州市个人消费信贷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2662万元,比2002年增长1.66倍。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郴州市住房、小汽车等大额耐用商品的消费。但总体而言,郴州市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仍比较小,2006年,个人消费贷款仅占全市各项贷款总额的8.42%。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消费信贷在促进郴州市消费增长方面的作用,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就郴州市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的可行性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以供参考。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的基础和条件(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郴州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2006年,郴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197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654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3645元、1040元。与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相适应,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8958元、2844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3261元、680元,在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现状1.存贷款资金情况农村资金外流情况严重,并有逐年加大的趋势。2000年末,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787亿元,贷款余额24355亿元,存差8432亿元,存贷比74.8%,比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低5.46个百分点。2006年未,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953亿元,贷款余额38825亿元,存差高达30128亿元,存差比2000年增长了2.57倍,存贷比仅为56.3%,与同期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差距拉大到12.72个百分点。六年来,县及县以下银行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5.99%,接近全国银行业机构17.74%的增长水平,但县及县以下银行机构贷款年均增长率为9.72%,大大低于全国银行业机构15.66%的增长水平。人均业务量城乡和东西部差异巨大,制约了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发展。2006年末,全国银行业机构人均存款2300万元,而据调查测算,农村地区人均存款仅为650万元左右。其中东部农村地区人均存款92l万元,西部农村区域人均存款527万元,受效益驱动因素的影响,东部县均商业银行网点22.5个,而西部县均9.88个,另外西部不少县的贷款市场由农村合作金融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95-1999年,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最大的依次是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和医疗保健。2000-2004年,灰色关联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2005-2010年,灰色关联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食品。交通和通讯支出有望成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未来几年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量入为出仍然是落后地区消费的主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超前消费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们提倡勤俭持家的家庭生活方式,人民群众养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种观念尤为突出,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就是“吃饭穿衣量家当,有多大的力,办多大的事“,那种“花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念难以被贫困地区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所接受,这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观因素.以定西市为例,2004年,全市人口达296.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4.8万人,占总人口的89.2%,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通过对460户农村居民收支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农民人均总收入从2000年的1610元上升到2004年的2145元,上升33.2%,生活和固定资产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916元上升到1328元,上升45%;消费支出增长大于收入增长11.8个百分点,收支差始终维持在350元左右不变.   ……  相似文献   

9.
甘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占全县总人口91%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消费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是制约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甘谷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剖析制约农民消费的因素,并对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提出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特征(一)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结构日趋合理。2010-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以米城镇居民消费基本情况1.消费总水平大幅度提高。到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已达1387.27元,较1978年增长4.39倍,人均生活费支出达1278.89元,比1978年增长4.11倍,平均消费水平较1978年增长179.3%,如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2.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消费结构是判断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世界通用的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高低。比重越小,说明这个家庭就越富。就我国城镇居民看,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逐渐下降到1990年的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与基本分析 为了进行实证分析,我们选择1990-2006年间的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农业贷款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数据根据2000-2006年株洲市统计年鉴和2000-2006年株洲市金融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村市场现状 目前,我们仍有将近60%的人口还是在农村,我们三分之二的家庭也还在农村,然而,与城市比较起来,目前在农村各种现代化产品的需求相对来说严重滞后.就彩电而言,1998年城市每百户拥有105台电视,农村只有32.6台;电冰箱城市每百户拥有76.1台,农村9.3台.城市基本上已经接近饱和,但是农村仍有很大的空间.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实际增长4.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1748元,实际增长5.7%.而2001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比往年实际增长8.5%.200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543亿元,增长11.5%,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4052亿元,增长7.7%,这与当时农业人口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13.
2001-2003年间,按财政部“财政支持‘三农’情况调查表”口径,福建全省一般预算支持“三农”支出年均增长16.4%,比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水平高4.7个百分点:“三农”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南2000年的18.7%提高为2004年的21.3%。在努力增加预算内支农投入的同时,福建省各级财政还积极拓宽支农资金的投入渠道,包括统筹预算外资金、筹集水利建设基金,以及采取财政贴息、配套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广东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一)全省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1.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持续增长 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人均消费性支出10694.79元,增长1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Ⅱ),消费金额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消费需求趋旺.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2012年GDP产值13691.6亿元,人均35711元,储蓄存款余额9269.2亿元,人口3834万人,城镇人口2181.5万人,占56.9%,乡村人口1652.5万人,占4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03.8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18元,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在幅员辽阔、农民保险需求旺盛的黑龙江大地,如何把农村业务开展好,为服务"三农"做出贡献,是每一个保险公司面临的经营课题。 人保寿险在黑龙江省涉农保险领域经营基本状况2009年以来,人保寿险黑龙江省分公司积极致力于涉农保险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需求创造"理论从需求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系统阐述。本文基于"需求创造"理论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需求创造"机制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引起消费支出比重变化,直接表现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大体上快于消费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是消费增长驱动力;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和时变性影响。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迎来持续升级的黄金发展时期,对消费增长支撑作用也将不断加大。因此,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通过刺激居民消费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湘潭消费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目前消费需求的现状 1.收支涨幅背离,消费率走低并下降.从全国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0.4%,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较上年实际增长7.9%,增幅却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李岷 《中国财政》2013,(7):34-35
近年来,贵州财政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以来,全省财政总收入从672.8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44.48亿元,年均增长24.2%,比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从347.8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14.05亿元,年均增长28.9%;公共财政支出从1053.79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752.90亿元,年均增长28.2%,比全国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乌兰察布市GDP实现280亿元,增长18.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6亿元,增长16.7%;进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增长108.5%,进、出口额分别为3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分别增长78.6%和1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250元和3200元,增幅分别为9.7%和11.5%;财政收入完成29.6亿元,增长32.3%.  相似文献   

20.
周娅 《会计师》2013,(1):65-66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2011-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据统计,2001-2010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教育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我国这一比例略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