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60~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曾开展过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研究,但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对国家电网公司这一最终用户而言,迫切需要的特高压输电技术面临既“不能买”也“买不来”的难题。作为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战略的倡导者和最终用户,国家电网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力技术研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资源,积累了一整套超高压输电  相似文献   

2.
《现代班组》2013,(11):16
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克劳斯·武赫雷尔在2013年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国际标准电压,中国的特高压交流电压标准将向世界推广。武赫雷尔说,中国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比如德国需要将北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送往南部,这就需要特高压输电技术。这种能够减少长距离输电损耗的技术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武赫雷尔认为,标准化可以增加技术的互操作性以利于推广,因此是智能  相似文献   

3.
简讯     
国家发改委核准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工程9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核准了皖电东送的特高压交流工程项目,这标志着特高压交流工程进入加快启动阶段。作为第二个交流特高压输电项目,该工程无论在线路长短、投融资还是输电容量等方面的规模均比上一个交流特高压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规模大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陈曦 《华北电业》2013,(3):68-6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电力需求日益旺盛,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要求输电工程具有更高的输电能力和输电效率,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到2020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将形成以"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满足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输送,交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网络平台。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满足这种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60—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曾开展过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研究,但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对国家电网公司这一最终用户而言.迫切需要的特高压输电技术面临既“不能买”也“买不来”的难题。作为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战略的倡导者和最终用户。国家电网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力技术研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资源.积累了一整套超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和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6.
郑贤列  杨猛 《中国电业》2013,(11):68-69
2013年9月25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已从宏伟蓝图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皖电东送”工程全长656千米,铁塔1421基,静态总投资185.36亿元。起点为淮南潘集区平圩镇,线路由北向南,  相似文献   

7.
2020年8月29日0时58分,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营。该条线路是雄安新区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是保障北京冬奥场馆100%用上清洁电能的重要输电工程,每年将为雄安新区输送70亿千瓦时以上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经济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技术经济比较进行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经济性分析,并分别对特高压网架和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作具体的经济性分析计算。经测算,与运煤到华中和华东负荷中心发电相比,特高压交流输电是经济的;与500kV交流输电相比。特高压交流输电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中具有成本低、损耗小的优势;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具有较强的财务生存能力和电价竞争能力。当特高压交流输电形成规模后,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简讯     
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 10月10~11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在北京举行。据悉,皖电东送属世界级重大创新项目,也是我国特高压交流电网建设的示范工程,其系统规划、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及运行调度均代表了当今国际高压输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高水平。工程坚持全过程优化理念,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和设计专题研究工作,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国外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概况及其适用范围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力系统采用380千伏、500千伏电压等级,60年代苏、美、加等国在330千伏电网中采用750千伏电压等级之后,由于电网输电容量的增大、输电走廊的布置日益困难、短路电流接近开关极限等原因,美、苏、日、意等国于60年代开始研究1000~12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建设了试验室及1公里长的试验线路。其后由于用电增长较规划慢得多等种因素,部分国家停止了试验工作,只有前苏联和日本根据电网规划建设了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前苏联为了优化利用煤炭资源,规划在哈萨克斯坦的埃基巴斯图兹煤…  相似文献   

11.
三华特高压同步联网及其对调度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与三华电网的基本情况,从能源优化配置、经济发展以及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等方面论证了三华特高压同步联网的必要性,从我国在电网运行方面已经具备的硬件、软件及管理经验论证了联网可行性,提出通过建设统一的调度平台、提高智能调度水平、开展危机调度研究、促进调度人员交流等方式应对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对调度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业》2005,(8):79-79
特高压输电将显著提高电力供应能力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电力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交流特高压输电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研讨特高压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特高压线路绝缘设计与环境影响、特高压输电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简讯     
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10月10~11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在北京举行。据悉,皖电东送属世界级重大创新项目,也是我国特高压交流电网建设的示范工程,其系统规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近日从国家电网公司证实,一份建设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电网投资方案预计将很快获得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批复,包括4条特高压交流、5条特高压直流在内的12条通道有望年内全部开建,意味着在稳增长和治理雾霾的现实紧迫性下特高压输电工程提速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向记者证实,这12条输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交流、5条特高压直流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4月15日,三峡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首台29.75万kVA/500kV换流变压器在中国西电集团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出厂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技术协议要求。该产品的研制成功,进一步巩固了西变公司在直流输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国内领先的地位,为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对我国今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网架及百万伏交流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压直流输电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远距离输电方式,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解决高电压、大容量、长距离送电和异步联网的重要手段。换流变压器是直流输电最关键设备,其核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与电网互联的发展,区域电网间联络线功率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2009年1月6日,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后,作为特高压交流联络线落点之一的湖北电网,其控制联络线功率波动的责任更加重大。作为电网调度部门,采用先进技术,实时调整发电机组出力,保持发电、输电、用电的实时平衡,对于防止联络线功率波动过大,保持系统稳定以及保证系统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暨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新闻发布会,于2009年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市场信息     
山西将建大型火力发电厂本报讯2月15日,山西省副省长李小鹏亲赴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山西长治变电站进行调研,称山西省将进一步加快晋东南能源基地建设,建设若干个大型火力发电厂,未来将有2000万千瓦的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湖北、湖南、江苏等省区,实现由输煤向输电的转变。据悉,湖北荆门至山西长治的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为国内首条特高压示范工程, 1月16日正式投运。  相似文献   

19.
5月1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正式批复国家电网规划建设“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和3项500千伏工程。其中包括在陕西落点的1000千伏榆横至潍坊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一交)和在陕西过境的+800千伏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两直)以及500千伏陕北神木至河北南网扩建工程,由此标志着陕西特高压工程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20.
简讯     
世界首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上线投运 7月8日,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是世界上首条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程的投运标志着国家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