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的关键问题在于减持价格的确定、减持运行的机制和减持的速度。本文通过浮动定价机制的设计,认为采取国有股逐步拥有流通权并选择减持,市场最终可以发现国有股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斌 《会计之友》2002,(1):38-39
国有股减持是当今证券市场比较敏感的问题,目前证券市场比较低迷一定程度上与国有股减持没有找到各方均认可的方式有关;但国有股减持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也可以说是实现由我国政府主导型投资向民间投资转化的有效途径,亟须得到妥善解决.本人通过对当前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方式及相关观点的思考,提出一种国有股减持思路,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余大杭 《福建财会》2001,(10):12-13
一、国有股减持方式及其定价。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方案来看。国有股减持有三种思路。一是减持国有股并使之转变为流通股;二是减持国有股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三是减持国有股以激励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减持方案屡试屡败,究其原因和减持目标不明,甚至不正确有关.本文试图从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辨证关系角度为制订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确立新目标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5.
杨芳 《四川会计》2001,(7):34-35
上市公司 国有股减持 方案选择国有股减持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必须进行战略性的大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适当提高上市公司公众流通股的比重,要选择一些信誉好、发民菜潜力大的国有控股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国有股,国有股减持最初是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国有资产变现角度提出来的,在经历长时间的广泛的讨论和探索之后,又与社保基金建立与运作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方案屡试屡败,究其原因和减持目标不明,甚至不正确有关。本文试图从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辨证关系角度为制订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确立新目标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汪洋 《广西会计》2001,(3):24-25
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本文拟对一般上市公司可以采取的两种主要国有股减持方式-国有股配售和国有股回购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及其股权定价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明确国有股减持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减持方案应力求公平、公正,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综合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价值工程》2004,23(8):84-85
国有股减持症结的关键是减持价格定价依据是否合理有效。笔者从同股同权同利的角度,即国有股东应与社会公众 股东取得相同收益的角度,提出国有股减持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是指按国际惯例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不影响控制权的前提下,国家对其拥有较高股权份额的企业,分阶段降低持股比重的一种行为。国有股减持对于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宏 《价值工程》2004,23(11):84-85
国有股减持症结的关键是减持价格定价依据是否合理有效.笔者从同股同权同利的角度,即国有股东应与社会公众股东取得相同收益的角度,提出国有股减持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一年的阵痛与争议之后,国有股减持再次回到了起点。面对一项不成熟政策的废止,此刻人们却难说“倒退”。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13.
何军香 《企业经济》2003,(12):218-220
国有股减持曾被众多专家认为“多赢”,却无法摆脱“多输”的尴尬现实,最后被迫停止减持。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失败,有理论和政策上的缺陷,主要有:主观色彩浓厚,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以“弥补社保资金缺口”为减持的目的不合理;减持价格过高;减持过程中部分企业违法等。当然停止减持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减持国有股,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再减持,这就必须做到:一要依法办事;二要确立合理的减持价格;三要正确处理减持和社保基金之间的关系;四要采取多样化的减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国有股减持的配套机制,即立法机制、管理运营机制等方面对国有控股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进行了讨论,探究了保障国有股减持进行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国有减持,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关于《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后,股市的反应是应声下跌,最后因对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冲击太大,于2001年10月22日暂停执行该办法。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该办法。一项本来方向正确的制度创新因为操作的简单化而陷入一种锁定状态,引发理论界的争议和研究。本文拟从国有股减持的制度根源和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变迁及减持的最优路径选择来研究国有股减持。一、国有股减持的制度根源中国改革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事关国企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牵动着千百万民众的心。从国有股减持的功能来看,国有股减持是一种国家宏观调控性质的法律行为,该行为理应遵循法治原则、平衡优化原则和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减持路径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作用机理入手,探讨了两种不同的国有股减持方式--渐进式的减持方式和一步到位式的减持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得出了一步到位式的减持方式更有利于公司价值提升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就国有股减持的具体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视角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减持,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来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股票计划额度管理原因,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普遍存在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但国有股、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日趋突出,国有股减持始于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的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减持国有股的对象指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者。减持国有股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然而在四个月后沪深两市股指分别下跌700点和1670点,1.8万亿总市值和5000亿流通股市值灰飞烟灭。同年十月底,中国证监会宣布停止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19.
汪浩 《企业导报》2001,(8):22-23
<正> 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和定价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国有股的减持主要采用存量发行方式,即将现有的国有股出售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具体发行上是以新股发行或增发股份时的融资额为基数,减持数为该基数的10%。减持定价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即以二级市场价格为参考确定。这一减持方案在目前兼顾了三方利益:国有股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社保基金增加了来源;股价二级市场扩容压力不大,股民也能承受。但这只是照顾了各方面利益的短期均衡,而长期平衡这三方面利益的关键却被忽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减持作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证券市场以及筹集社保资金的重要举措,理当深受欢迎并付诸实施;然而,由于该项政策的目标、实施方式以及价格机制存在偏差,导致尝试失败,并引起证券市场震荡。对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实施方式及价格机制等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