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峰 《魅力中国》2014,(19):233-233
朗读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流利地读,就是要求对朗读的内容比较熟悉,不断读、不读破句;有感情地读,就是要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做到感情自然流露。对朗读的要求,不但老师要心中有数,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师教而有方,学生学而有法,使朗读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中包含着听、说、读、写等重要的方面,而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训练有一定的限度,为了最大化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从低年级起在学生的语文早自习上多下功夫。采用多种方法既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又可以有效的进行新课的预习和复习。  相似文献   

3.
焦克文 《发展》2010,(5):141-141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有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  相似文献   

4.
李申会 《魅力中国》2013,(11):106-10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凄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语言,而朗读是语言学习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朗读;适时示范,加强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视评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娃 《魅力中国》2014,(23):139-139
新课改中,课堂朗读已出现失衡。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课堂朗读,在倡导课堂朗读的同时,必须关注读什么、何时读、怎么读、为何读等问题。课改初期的失衡是正常的,坚持在常识的基础上思考,坚守“汉语文”阵地,走向新的平衡是应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喻德华 《西部大开发》2011,(12):127-127
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但在仍有很多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究其原因,大概对朗读的作用认识不够深。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与文本产生浓浓的情感共鸣,“多读胸中本”,其本就是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模范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彭敏 《魅力中国》2010,(13):65-66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一、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培训,仔仔细细地思考,而且还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实践证明: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更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主人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我曾这样做过:三分之一时间老师讲解,三分之二时间为学生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果课堂上有5分钟朗读训练,就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少安排齐读;如果课堂上有3分钟词语练习,就安排学生自主性的扩…  相似文献   

10.
李红莲 《发展》2009,(11):89-8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自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审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朗读的指导 语文课教学要注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语文课堂变成有学生朗读的课堂,而不是老师逐句逐段枯燥的讲解、释义。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语文艺术.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创新指导,充分体现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敢读,读出个性,在读中求知.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文训练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2.
张珊珊 《魅力中国》2009,(23):111-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中,"读"是关键。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朗读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  相似文献   

13.
周平栋 《老区建设》2010,(12):41-42
老师在课堂上将课文讲深、讲细、讲透,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在课堂朗读中切身领悟文章精妙之处。重视语文课堂朗读,品味文章语言关、结构美、意境美,促使学生在课堂朗读中挖掘文章的深刻内函。  相似文献   

14.
你看诗词大会了吗,你会背几首诗呀,你有多久没朗读了?最近,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大批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热播,这些话题成为刷爆朋友圈、微博圈甚至很多人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随着这股传统文化风掀起的热潮,国学经典迅速走进学生的课堂,背古诗,读经典,深受孩子们喜欢,被老师、家长们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吴新杰 《魅力中国》2014,(14):164-164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读,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朗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语文课堂俨然已成"哑巴课堂"。至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更是不置可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环节,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抓好朗读教学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3,(32):125-125
语文教学中只有运用情感教育,才能使教师、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试从情境的创设、课堂的朗读和教师解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中,"读"是关键.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朗读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星燕 《魅力中国》2011,(9):184-18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内容。低年级学生经验少,语感差,本文阐述了实现“正确、流利”的基本目标、范读领读、多形式感悟练读及多角度评价对实现“有感情朗读”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常玉红 《魅力中国》2014,(3):128-128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方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加强朗读,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