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雷鸣 《企业导报》2010,(1):171-172
在我国,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隐藏着重大的风险隐患。历史教训表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爆发,将迅速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要采取积极措施防范房地产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现阶段房地产金融现状,提出了在现阶段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金融风险、完善法律体系,来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历经 40 余年的发展,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上述金融风险往往由产业不够完善、人口城市化程度不够高、政府职能发挥不足、开发商无序扩张等因素共同构成。面对金融风险,我国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具体包括积极发展产业经济、拓宽相关融资渠道、建设有效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和金融具有较为紧密的利益关系,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稳定运行。本文在分析房地产金融现状的基础上,简单剖析其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政策制度的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机制,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是由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所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上,由商业银行体系引起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机制不完善所引起的风险;第二类是房地产金融风险错配或未达到最优配置边际条件所引起的风险。研究发现,银行体系的"主场效应"造成了资本市场抑制,而在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抑制下必然会出现第二类风险。基于此,制度设计者既要完善现有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又要引进新的融资模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急需拓宽融资渠道与资金进入房地产业难度高并存的现状,迫切要求专业规范的房地产融资中介的出现。这类中介应该既了解房地产市场,又熟知资本市场,能够引导资金理性进入房地产业。高水准专业人员、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是构建专业房地产融资中介的三个重要元素。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已经满足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发展专业房地产融资中介的可能性,如果能在政府的有效法律政策监管环境下,健康发展房地产专业融资中介体系,将会对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局、防范金融风险带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之一。发展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国分散过度集中于银行的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着规模小、基础资产种类和发行模式单一等问题,应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规体系,规范信用评级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税收政策,对资产证券化活动进行系统性、全过程监管,使之成为一项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在金融领域,银行占有重大比重,银行融资的主要手段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的时期,房地产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因此过度依赖银行机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银行体系的风险逐渐增加,房地产关系着许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连锁反应,影响市场的稳定。当前在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水平差异大,信用差,房地产金融体系建设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明确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引起广泛关注,防范金融体系风险。同时,能够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决策能力,更好地进行资本的经营。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融资,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流通及消费的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服务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融资风险是房地产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过多依赖银行的贷款,使得其融资活动面临严重风险.文章从分析融资风险的相关概念入手,剖析房地产融资风险成因.房地产融资风险因素为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控制房地产融资风险,应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多元化,理性融资,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融资风险预警体系,提出房地产融资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为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的监测和防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没能构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和风险分担体系。降低房地产业的债务依存度,提高房地产企业权益资金的比例,是解决我国房地产融资体系中现存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中小企业反映最多的困难就是融资难题。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渠道单一和已有渠道梗塞不畅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两大因素。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中小企业自身、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多方参与。中小企业应有效利用各种现有融资渠道,树立良好信用形象,壮大企业实力以获得更多的可担保品,同时努力提高自身金融素质;银行则应抛弃所有制歧视观点,加快金融创新,规范信用担保体系;最后,政府要做的就是适度、有效干预和引导经济,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中首先提出了从紧货币政策下房地产金融风险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最后从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发展和完善房地产贷款担保和保险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间融资的角度出发,以重庆地区为例,介绍了民间融资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民间金融相比其他融资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和风险,并提出通过培育民间金融主体、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监管约束、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等途径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房地产金融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融资成本的大小。因此,如何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活动来满足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不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我国房地产资金体系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和股东成份单一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产品,提升资金的融资效率与利润份额,针对财富的保值增值需要,以及资金缺乏群体的融资需要,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进度,补充金融体系的创新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问题快速显现出来,有利于促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有促进作用.重点解决互联网金融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以及风险预防与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更加有效地控制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监管困难.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7,(11):180-186
我国充足的民间资本供给未能有效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资金流入渠道不畅是其主要原因。本文以疏通融资渠道为目的,融入互联网金融,构建了民间资本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复合联保融资模式;从信息对称、信用保障、风险控制和社会监督与惩罚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的运作机制。认为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增强民间投资者投资意愿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融入互联网金融可以减少多方主体间的信息失衡,激活民间资金的流动性,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最后,针对复合联保融资模式在实践中的顺利推进和运行,提出了可操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创业企业融资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光敏  张雪琼 《企业经济》2006,(10):143-145
如何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创业企业资质差、我国金融结构发展不对称、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创业企业融资难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创业企业应提升企业资质、发展中小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成功与否关系到房地产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甚至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2014年房地产行业信贷环境收紧,销售业绩不佳,房企资金高度承压,中小型房企处于资金崩溃的边缘,面对生存与发展,房企应建立多层次房地产融资体系,创新房地产金融投资产品,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开发融资渠道新模式,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窄,过度依赖传统银行融资,实现房地产企业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开发》2015,(5):130-131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业态和金融新模式,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创新要素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对于缓减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缺乏法律监管与保障、信息安全、信用等风险,为更好地健全互联网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求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政府不断推进管理与服务机制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利用这一新兴平台,此外还要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和公众互联网金融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