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锁放 《特区经济》2011,(8):233-235
食品安全监管所依据的标准就是食品安全标准,是指保证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和健康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涵盖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的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统一性技术要求。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体系还不尽完善,必须确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原则、实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相关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天津经济》2011,(7):82-82
一、食品安全标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于丽艳  王殿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66-69
文章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进行分析;利用调研数据结合中国食品出口情况,分析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由于对食品行业的保护一直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重点,同时保护健康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食品安全评估工作起步较晚,从而造成中国出口的食品受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影响较大;提出了及时掌握国外新的法律法规,推行标准化认证工作,转变生产模式及转变观念等中国食品出口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欧盟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3部有关食品卫生的新法规,即有关食品卫生的法规(EC)852/2004;规定动物源性食品特殊卫生规则的法规(EC)853/2004;规定人类消费用动物源性食品官方控制组织的特殊规则的法规(EC)854/2004。其中,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该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有权取消其进口资格。  相似文献   

5.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的监控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中间环节,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也需要食品产业链各方,如政府、农户、涉农类食品加工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与相关科研机构等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调。保证食品的安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物质需求。从学理上讲,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层出不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14,(7):I0005-I0006
网上购买食品出了问题怎么办,现行食品安全法中并无明文规定。根据近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如果未履行规定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  相似文献   

8.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消除食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改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研究市场机制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的有效作用。在由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户构成的食品安全供应链中,分析基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农户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博弈行为,得出了食品加工企业对农户进行监管的条件,以及农户按照与食品加工企业签订的可追溯食品契约进行生产的激励措施,并给出了政府在可追溯制度实施中对食品加工企业的激励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梁彤 《发展》2007,(7):33-34
食品是与人类的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产品,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首要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预防与控制从食品生产资料、加工到贮运销售等全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已成为现在食品行业所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也是各国政府致力于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力度的重要方向。作为目前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HACCP体系能够有效地消除和降低食品安全危害,对政府有效地发挥监管职能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冯亚君 《魅力中国》2014,(16):316-316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刑法》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相关规定也作出相应调整。《食品安全法》中的对“食品”的定义是狭义的,而《刑法》的根本特性决定了对“食品”定义应更为宽泛。“生产、销售”的规定体现这两个环节在食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认定应由法定的鉴定机构作出。“掺入”主要强调行为人主观上有意识的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入食品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期盼已久的《食品安全法》,终于在2009年6月1日生效了。与14年前开始实施的《食品卫生法》相比,它不再只注重食品的卫生,开始更注重食品生产经营与销售等内部诸多环节,更显全方位和系统性,显然更像是个全新的升级版。要说闪光点,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公众广泛质疑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通力合作,实现有效监管“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导火索已经被点燃,全社会食品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将受到食品安全问责的影响,其中原材料提供环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而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将是整治的重点。”食品领域有关专家表示,“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迫切需要的是执法者的责任心,生产者的道德和良心。”生产环节:生产经营者足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出现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观念在作祟。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日前,质检总局对食品小作坊的作出了四项监管措施: 第一,进行全面的登记普查管理。环境卫生、人员卫生、加工用具必须要符合最基本的卫生和安全要求;第二,生产的产品要进行不定期抽检,产品不得违反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的东西,不能滥用添加剂或者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第三,是限制其销售范围,属于乡镇以下的,不得出乡镇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14.
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由于颁布较早,针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制定的标准相对较低。往往低于通用的国际标准,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也过于笼统,加之法律法规的解释及实施细则出台缓慢,致使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对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从而导致执法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城市消费者的需求,确保食品安全,2000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以城市为重点展开了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由于城市消费者是可追溯食品的消费主体,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调查与研究了江苏省13个省辖市1757个城市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与购买意愿.结果表明,城市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和购买意愿均不高,显著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患、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认知、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以及消费者性别、婚姻和收入状况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关心程度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食品安全涉及农产品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销售和信息管理等环节。文章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隐患潜伏于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与销售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这需要采取增强食品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政府应尽职能、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的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文章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和原因,探讨了政府对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论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管制的难点,最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营视界》2009,(3):4-4
为保证食品安全法的顺利施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专门制定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规范指导意见》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上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责,对食品流通许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针对国内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场主题为食品安全接轨国际标准,全球视野促进产业升级的”食品安全国际对话”,4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呼吁国内食品供应商、监管者以及广大消费者尽早转变观念,即并非仅出口的食品有必要执行国际标准,进入国内市场的产品,其安全标准同样不可以放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