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某县一位领导干部,在位时颇有点"务实"精神,谁曾想他贪污起来也够"实在"的,加上受贿,被判了两年徒刑,出狱后一时觉得无脸见人,便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给我们留下话题的是在两年之后,他自称"在外发达了"、"衣锦还乡",开着小车满县转了一圈,碰到熟人就请到饭店,边吃边讲经商如何赚钱,并向人们强调这样一句话:"别看我在里面蹲了两年,还是比他们强!"知道底细的人说,此话里面,有一笔经济账。但我想,这笔经济账,更是一笔法律账。做局长时,他不敢露富,但成了平民后,又有了经商经历,大大方方地夸富就无所顾忌了。有知情人说,他出狱后做生意不过打幌子而已,并没有赚什么钱,所花的钱仍是当年贪污受贿的"老底儿",他在位十来年内,至少也有百万元以上的非法所得,但最后"落实"的只有3万余元,减去他受审查期间多方"打点"所花的钱,至少还要"赚"80多万元。他怎  相似文献   

2.
九月,金秋季节,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显得格外美丽。中国人民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在这里召开。在交流经验大会上,一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先进工作者走上讲台。他的发言不时引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分行行长杨述灿同志。会议期间,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十分谦逊地说:“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彝族家庭,是党的教育和培养,使我走上了银行工作的领导岗位。36年来,我先后在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3.
薄志红 《云南金融》2011,(10):28-29
家住山西省城太原的张先生,2011年4月的一天,带着12万元,到某商业银行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走进银行营业大厅,一位工作人员便热情向他走来,并询问他办理什么业务,当张先生告知对方自己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该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他介绍起了一款理财产品,说是收益肯定比定期储蓄存款的要高,每年除有保底收益外,还会有分红,而且还送他3倍的人身意外保险。  相似文献   

4.
在旧中国金融界.他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银行家之一。短短十年。他便把一家全国最小的银行发展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私营大银行.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无数个“第一”、“之最”:他的一些思想火花和创新做法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他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钦佩。他被后人誉为“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被外国人尊称为“中国的摩根”。他,就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家》2016,(2):55-62
20年前,北京银行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他临危受命担任第一任行长并立下誓言,要把一个现代化一流银行带进21世纪。20年间,他坚定地将自己的人生与北京银行的事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倾注了全部心血。最终如他所愿,北京银行凤凰涅槃,由小到大,成长为人均创利能力领先、经营管理效率卓越、资产质量优质的上市银行,并跻身全球百强银行之列,走上了打造百年老店、建设标杆银行、特色银行和受人尊敬银行的新征程,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精彩缩影。  相似文献   

6.
北京,各类金融机构的聚集地,金融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域。因此,能在北京横跨城乡的金融市场脱颖而出的银行,必有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北京农商银行坚持了63年。作为一家有着鲜明市场定位的商业银行,也是一家北京"本土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将服务"三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积极融入首都社会经济建设,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多年来,《中国金融家》杂志一直关注北京金融,关注北京农商银行的改革发展,也关注着这家银行的掌门人王金山。有30多年金融工作经历的王金山,深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道。他由基层柜员成长为银行高管,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商业银行,本身经历就极富传奇色彩。加入北京农商银行五年来,王金山带领全行干部员工锐意进取,把一家由127家法人信用社改制的银行,逐步打造成为一家具有特色的现代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列全球千家银行第285位(2013年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资产规模列全国银行业第20位,存货款余额保持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第1位,成为助力首都经济发展和鼎力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力量。在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之际,也是王金山完成由行长到董事长角色转变的一年后,《中国金融家》杂志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听他畅谈在新角色新形势下的新思考,披露北京农商银行的发展愿景与规划蓝图。让我们与读者一起走近这位睿智谦和、务实干练的金融家。  相似文献   

7.
家住河南省博爱县的李兴保是一位汽车爱好者,早就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今年初国家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的消息公布后,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迅速挑中了一款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家用轿车.10万多一点的价格对他来说比较合适,他准备拿出这几年的积蓄,再到银行贷二万元,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有位顾客去一家银行办业务,不料途中遇到大雨。当他湿淋淋跑进营业厅时,迎面走来一位银行职员,手里托着一块洁白的方巾,面带微笑地站在他面前。顾客一愣,满脸的疑惑:“这是给我用的吗?”“先生,请您擦擦脸吧,外面下这么大的雨,您还来光顾我们银行,真的很感谢您。  相似文献   

9.
默默奉献的货币押运员──记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陈绍金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何碌为,石金佐在银行,谁都知道押运货币是个苦差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转业军人,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声不响,一于就是16年。16年来,他每天早上班晚下班,跑遍了重庆9区1...  相似文献   

10.
销卡记     
一位持卡人,因为错过信用卡还款日期而急着去银行网点还款。较长时间的还款排队等候的排队等候而做出了注销卡片的决定。从他申请信用卡到注销信用卡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中,他对于网点排队乃至整个银行服务有了一次独特的体会。本文是他整个用卡过程的缩写。文章虽短,但由此可以看出,银行服务的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教师和他的学生德华,银生某中专学校财会专业高级讲师金欠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教学有方、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教师。他教过的学生,有的成为财会先进工作者,有的成为商业劳模,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默默耕耘在财会和审计岗位上,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发光发热。每...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听说这样一件事:某人前段时间到银行办理一笔贷款,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银行竟告知他存在不良信用记录,无法满足他的贷款请求.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再三回想才弄明白,原来,他在中国银行工作的一位朋友曾向他推荐过一款信用卡,他拿到卡后一直未予激活.尽管如此,按照银行规定,依然要向他收取每月100元的费用.也就是说,在他尚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已形成欠缴信用卡年费的事实,并因此在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上留下了"污点".  相似文献   

13.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林翊坤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风险体现在信贷方面,因为它是银行资金逆转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银行踉企业一样都要逐渐走上市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将更加突出,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尽管市场经济机制的...  相似文献   

14.
1912年2月,中华民国成立一个月后,中国银行诞生。中国银行的迅速成立,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孙中山不仅接受了大清银行股东的建议,批准将大清银行改设为中国银行,作为中华民国的中央银行,而且在革命党人创办的中华银行与中国银行争夺中央银行地位的过程中,他也抛弃一党私利,从实际出发,选择了中国银行。  相似文献   

15.
情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由一名惜懂无知的高中生通过严格考核走上了税收岗位。上班第一天,一位个体老板前来税务咨询,我主动且有礼貌地接待了他,结结巴巴的向他宣讲政策。当时我自己也并不太懂税收政策,一番诚心交流后,个体老板满脸笑容的对我说“好,妹子,我相信你,一定按时来交纳税款”。当这位老板走后,我才发现周围的同事都看着我笑,他们说我初来乍到,  相似文献   

16.
说起风险管理,国内某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一位专业人士认为,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国外银行之所以能够很好地控制风险,主要是他们拥有工具。”他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这方面的工具,有了工具还需要数据。很多国内银行都在搞自己的风险管理系统,不少银行还借助了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有的已经开发出了风险管理模型,但至于这些模型是否适用还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7.
认识一位银行行长,是一位金融博士,学识渊博,年青有为。一次听到他讲述的一个小故事,使我大受启发。故事是他的亲身经历。毕业后,他分配到基层银行当出纳,每天与钱和传票打交道。青年人的心很高,与毕业后在研究院或出国的同学相比,他心里有几分失落,工作中不免有些浮躁。在写传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看到某报《“提醒”赢得用户》一载:一位朋友几天前搬家时,发现了一张三年前到期的定期存单,把钱取回后,利息亏了一大截,他由此发出感慨:如果银行能及时提醒一下就好了,笔认为,银行推支“提醒”服务确有必要,它的推行将会使客户、银行两受益。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时,书中“银行为您服务”一说令笔者颇感兴趣,讲的是美国有3.3万多家银行和储蓄所在说,孙会放弃任何一位潜在的顾客,所以,当一个陌生人来到这儿,就可能有消息灵通的银行人员找上门来拉生意。美国比较大的银行都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那里有通晓世界银多种语言的业务员。碰到一位业务员用乡音向你这个 陌生人解释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广泛和说明书时,你多半会被他的热情和负责精神所感动,于量你会解除戒备心理,对银行服务条地示的模糊之处也就不会用疑虑的眼光仔细推敲,这时,你便成了这家银行的顾客。  相似文献   

20.
薄志红 《时代金融》2011,(28):28-29
<正>家住山西省城太原的张先生,2011年4月的一天,带着12万元,到某商业银行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走进银行营业大厅,一位工作人员便热情向他走来,并询问他办理什么业务,当张先生告知对方自己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该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他介绍起了一款理财产品,说是收益肯定比定期储蓄存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