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清 《经济师》2007,(1):89-90
文章通过对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剖析,对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2)
服装产业是江西省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大力发展江西省服装产业,是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题中之义。为了促进江西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江西服装产业的现状、制约瓶颈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探究适合江西服装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经济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产业集群的竞争。随着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的不断出现,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引起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企业群体在地理上的集中,它既包括同一类企业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支持性服务行业的集聚。地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的产业集群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向着特定区域进行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也因而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东虎门镇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永仪  魏衡  魏清泉 《经济地理》2011,31(1):97-101
对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加工企业、服装专业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对虎门镇服装加工产业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阐明了虎门服装加工产业集群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分析了虎门服装加工产业集群的特点和薄弱环节,研究了该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认为,虎门服装加工产业宜从产业区位优势向区域品牌优势提升,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向创新型的产业集群转变,从重视专业市场建设向发展混合商务转变。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经济论坛》2006,(21):20-21
一、长江三角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主要体现在低劳动成本方面,是一种典型的基本要素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知名度,在国际竞争中仍然是以量取胜,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改变这种情况,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努力,或者是依靠政府产业政策扶持都是不现实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产生的,而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架构。因此,利用产业集群重新构造长江三角洲地区纺织服装行…  相似文献   

7.
孙祖荣  施萍 《经济师》2005,(11):261-262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优势的产业集群,并且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认真加以解决。文章概述了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广东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广东企业集群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纺织服装产业"西移"的大背景下,地处西部的广西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实地调研,针对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服装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新产业区相关理论,本文将按照先外部后内部的顺序,运用SWOT矩阵对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相关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是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措施发展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陈秀梅 《时代经贸》2008,6(8):111-112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不同行业的产业板块,如佛山的陶瓷,中山的灯饰,东莞的时装等一大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企业产业集聚区域。然而,珠三角产业集群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再加上随着近年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加工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使传统制造业基地珠三角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要突破这种“内外忧患”的局面,就必须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调整珠三角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