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兼论我国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此之后,比较优势的思想成为了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把对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创立了要素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又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市场竞争不完全、要素密集度转换、产业内贸易和规模经济发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的主要理论有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的DS模型以及萨克斯、杨小凯等人的内生分工与专业化贸易理论,这些理论被统称为"新贸易理论"。本文旨在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并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Krugman(1979,1980)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主要分析了规模经济产品的贸易,Krugman(1981)、Helpman和Krugman(1985)建立了融入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本文试图建立融入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为此,我们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扩展的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这一扩展的模型既能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也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战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框架提出质疑,并产生了新的理论,如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以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论进行了修正,揭示了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的原因所在。本文对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福 《特区经济》2005,(8):248-249
由于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因此一些早期的经济学家就开始从技术、需求、收入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战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比较典型的有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收入与偏好相似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现象,不能概括全部或大部分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现象,并且各种理论都是建立在各自特殊的假定条件下,相互之间并不能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一个统一的一般理论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贸易理论框架中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之间的冲突为线索,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说明了在新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贸易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冲突突破了以往发展的格局,贸易政策观念的对立似乎不再体现为理论分析范式的对立,它更多依赖于一种理论的信仰和相应的理论假设前提,自由与干预似乎可以共存于统一的贸易基准模型之中,而不是传统的非此即彼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6.
贾娜 《特区经济》2006,210(7):172-173
服务业国际间转移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各种力量在服务贸易转移的过程相互较量,我国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力量。本文结合国际贸易理论,首先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在服务贸易国际间转移的新趋势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互到贸易的基础及贸易得利的来源,该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是导致生产成本差异,并要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因。要素禀赋论认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并对国际贸易商品和要素模式作出确定性的结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比较优势及资源禀赋决定利益分配的基础,并且自由贸易使进行贸易的任一方都可得益。  相似文献   

8.
宋梁禾 《魅力中国》2011,(18):226-226
全球性的假货贸易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而中国的假货制造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本文基于李嘉图模型,提出了中国假货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观点,并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了打击假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由大卫·李嘉图创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
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理论从斯密、李嘉图到赫克歇尔、俄林,再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下,相对成本比较优势或要素察赋比较优势不再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唯一源泉,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比较优势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新动力,由此城市化的发展也就获得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从1979年新贸易理论诞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历经了新经济地理、贸易与新增长理论、内生贸易政策理论(也称为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新新贸易理论等数次理论创新过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讨论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历次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之后,作者提出应该从多重角度辩证地理解这些理论创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开放经济政治分析范式把对个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分析奠定在经济学理论分析(特别是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并强调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多层次的互动研究,这有利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明确的演绎逻辑。与此同时,问题导向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仍应保持其在方法论上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集团内部贸易已成为战后国际贸易及其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踞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国际贸易体系和贸易方式而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论古典还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都假设没有运输成本,但是运输成本确实是存在的,并且运输成本还经常是一个变量。本文将包含运输成本的物流成本作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对国际贸易理论及贸易实践的影响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有直接的影响,因物流成本的存在削弱比较优势,并证明随着物流成本的改变,贸易流向也会改变。  相似文献   

15.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黎 《特区经济》2011,(2):209-211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以管理贸易理论为指导的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它具有不同于传统贸保护主义的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具影响力,因而它的出现与盛行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王巍 《发展》2009,(12):72-73
近些年,甘常省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利用比较优势战略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国际贸易和战略管理的招关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SWOT分析法和五种竞争力分析法,对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营造高效有序的甘肃中药材贸易环境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雍志强,张晓艳,傅广军自李嘉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已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块基石,其基本结论是:一个开放经济的绩效优于封闭经济,是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能够利用自已的比较优势、避免自己的比较劣势,而且,国际贸易是...  相似文献   

18.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经济区别于以往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改变了各国的显性要素结构和比较优势,促进并超越了以贸易相联系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对经典贸易理论形成了挑战。新的贸易理论的发展已充分注意到国际贸易变形的现象,但仍在就贸易现象发展贸易理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需要基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理论构建,以全球化经济理论整合国际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经济的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经济区别于以往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改变了各国的显性要素结构和比较优势,促进并超越了以贸易相联系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对经典贸易理论形成了挑战。新的贸易理论的发展已充分注意到国际贸易变形的现象,但仍在就贸易现象发展贸易理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需要基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理论构建,以全球化经济理论整合国际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