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5年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5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改前后5年为检验区间,考察了股改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轨迹。结果发现:股改使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具体来说,短期内(股改当年和股改后第一年)发生了显著下降,随后(股改后第二年、第三年)得到了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年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5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改前后5年为检验区间,考察了股改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轨迹。结果发现:股改使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具体来说,短期内(股改当年和股改后第一年)发生了显著下降,随后(股改后第二年、第三年)得到了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5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3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符号秩检验法分析了沪深股市股改前后绩效的变化和趋势。结果表明:实施股改当年及之后3年多数样本企业并没有达到绩效改善的效果,仅营运能力得到改善。这种股改带来的公司绩效的下降只是短期的,股改的积极影响正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马瑞  程萍 《会计之友》2008,(1):81-83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已六年有余.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效果如何?独立董事制度是否真的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学术界争论已久。本文采用独立董事制度实施后2006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原因是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不成熟,进而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效果如何?独立董事制度是否真的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学术界争论已久。本文采用独立董事制度实施后2006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原因是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不成熟,进而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海燕 《财会通讯》2008,(10):55-5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股权分置在证券市场上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妨碍了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迈向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此,股权分置改革得以进行。这一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对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股权分置改革的绩效是一个预期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意义 股权分置这一特殊制度设计在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启动后即将成为历史,股票"全流通"也将随之成为现实.然而,股权分置是过去若干年支撑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平台,当这个制度平台被一个"全流通"的市场所取代,股改是否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改造能否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结论来看,有正相关、负相关、曲线相关,甚至没有明确观点的.本文试图寻找在我国股改的特殊背景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在客观上存在股东利益关系不协调、信息失真、股价绩效符合性差等制度性缺陷,股改在某种程度上为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规范资本运营和改善公司绩效提供可能。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9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价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绩效,增强了股价与公司绩效的符合性;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价与绩效符合性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和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股改对公司治理业绩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改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中近三分之二股票不能流通的问题,证监会于2005年初选取了四家上市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并于2005年5月9日进入了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实质性阶段.会计必须对股改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反映和监督,而股改作为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业务,对会计也当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财政部于2005年11月14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中近三分之二股票不能流通的问题,证监会于2005年初选取了四家上市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并于2005年5月9日进入了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实质性阶段.会计必须对股改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反映和监督,而股改作为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业务,对会计也当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财政部于2005年11月14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股改以来已经实施或已宣布实施股权激励的19家上市公司2006年及2007年的经济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经营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权分置改革在制度层面上消除了这种利益冲突的根源,有利于企业创值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EVA作为创值能力的度量指标,以2006年第一季度实施股改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值能力。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为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和改善公司绩效提供可能,从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和经营绩效的符合性.文章选取2007-2009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价与经营绩效的符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取决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并受总资产成长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影响,股改后上市公司股价和公司绩效符合性较好:上市公司股价与绩效符合性存在规模效应和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从制度的层面上解决了长期存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深层次矛盾。股改后,大股东利益与股票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全流通后的资本市场将出现并购浪潮,那些不创造价值的上市公司不但不能在证券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周媛 《财会通讯》2010,(4):34-35,40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6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1家农业上市公司的12个财务指标,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本文首先研究了股票价格与各个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得出最相关的几个指标,构建回归方程。然后利用熵权法计算出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并以此分析股价与综合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得出了股改后农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很弱的结论,且对相关性较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和第二批共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变量回归对50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应完善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