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蟹苗俗称"大眼幼体",是培育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Ⅱ期至V期幼蟹的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一、了解蟹苗培育过程养殖户在选购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场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亲蟹规格、饲料使用、培育周期等。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最好来源于天然湖泊大水体中,且雌、雄蟹应来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亲交配。亲蟹规格:雌  相似文献   

2.
<正> 前几年,在我场将中华绒螯蟹的大眼幼体(蟹苗)培育到 V 期幼蟹的成活率很低,一般都在10%以下。为了提高蟹苗培育阶段的成活率,1997年我们进行了温棚培育中华绒螯蟹蟹苗的试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大水面养蟹,还是池塘或稻田养蟹,除必备的养殖技术和水源条件外,养殖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蟹苗、蟹种的质量。因而在选购时要按照蟹苗、蟹种的质量要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蟹种(苗)放养的成功,养蟹成功才大有希望。本人将生产上常用蟹种的挑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养殖成蟹上,从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育出的幼蟹与扣蟹及放养不同密度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总面积3.4ha,水深可达1.5米,水源为长江水,水质清新,无污染,各池进排水分开,进排水管口均用双层密眼网扎牢,严防野杂鱼进入,蟹池环境安静,池底淤泥厚0.15米。每个蟹池的四周用硬质塑料板、铁丝和棍棒等建成,地面净高0.6米,地下0.2米,池的四角建成圆弧形。为了防偷,在防逃设施外还建有2  相似文献   

5.
<正> 河蟹的一生是从溞状幼体——大眼幼体——仔蟹——蟹种——成蟹。在海水中潘状幼体中生长发育,经5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这阶段生产上称为蟹苗培育阶段。大眼幼体开始逐渐进入淡水生活,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完成3次蜕壳成为仔蟹(俗称豆  相似文献   

6.
<正>优质蟹种(又称一龄幼蟹、"扣蟹")是成蟹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基础。蟹种培育是指利用河蟹大眼幼体(又称蟹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育成规格适宜的蟹种,并取得优质、高产、高效的过程。笔者从事蟹种培育实践和指导推广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现将其关键技术归纳整理成文,以供养殖户朋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蟹种培育     
<正>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mm;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kg的小蟹。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环境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以前两者为佳。  相似文献   

8.
正有经验的养殖户在扣蟹培育阶段,都非常注重池塘水体培肥,通过施用肥料培养水体浮游生物与水花生,既可培育天然优质饵料供蟹苗摄食,同时也为蟹苗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以提高养殖产量。熟练掌握池塘施肥技术,辅以其它管理措施可有效促进增产、增收。笔者现将扣蟹池塘施肥要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大水面养蟹,还是池塘或稻田养蟹,除必备的养殖技术和水源条件外,养殖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蟹苗、蟹种的质量。因而在选一查三购时,要按照蟹苗、蟹种的质量要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蟹种(苗)放养的成功,养蟹成功才大有希望。本人将生产上常用蟹种的挑选方法归纳为一查三看。一查:是要查清蟹种的来源和产地,凡用长江水系亲蟹繁殖的蟹苗育成的蟹种均属良种。三看是:一看体色和活动。离水时间不久,背甲青灰色、壳色新鲜有光泽的为好种。○选蟹种当气温4℃以上堆放在一起的蟹种能翻身迅速、爬行活跃、运动自如的为好种。二看外表和肢体。幼蟹步足…  相似文献   

10.
<正>蟹种培育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幼蟹的成活率,满足生产需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培育方式有多种:池塘培育法,稻田培育法,网围培育法,网箱培育法,水泥池培育法等。本站经长期实践,将蟹苗育种分阶段培育法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利用稻田进行蟹种培育是为稻田养蟹提供苗种生产配套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在稻田培育优质蟹种,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技术,我们在高淳县特种水产苗种场,选择9亩稻田进行大眼幼体培育蟹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蟹苗培育成活率达到12.5%,平均规格在300—400只/公斤。  相似文献   

12.
蟹种早熟是人工培育中的一大难关,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早熟的蟹大约在60-100只/千克,雌蟹腹部变圆,并见周围生长绒毛,雄性腹部交接器已骨质化,掌节绒毛稠密。一龄蟹早熟的原因主要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环境优越,饲料充足以及蟹苗质量等多种因素的结果。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控制技术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养殖户在选购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场整个育苗过程,主要包括:亲蟹、饵料使用、培育周期等。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须是正宗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最好来源于天然湖泊大水体中,且雌雄蟹应来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亲交配。亲蟹规格雌蟹应不小于125g,雄蟹不小于150g。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由于扣蟹养殖的迅猛发展,不少养殖户盲目上马。由于没有为蟹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扣蟹生长速度减缓,病害发生,导致成活率下降,产量低,最终影响经济效益。我们于1998年6月—10月对大洼县王家农场旭东村6700m~2稻田养扣蟹池水水  相似文献   

15.
<正> 幼蟹培育的目的是为养殖、增殖提供苗种。根据多,年培育幼蟹的实践,综合各地经验,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1.苗种采运 1.1 蟹苗必须淡化完全。根据观察,不论是人工繁殖的蟹苗(以下简称人繁苗)还是近海的天然蟹苗(下称天然苗),淡化不完全的蟹苗进入纯淡水后,半小时即出现昏迷,继而死亡,淡化不完全的蟹苗,因盐度剧变,下塘后1—2天大量死亡。人工苗必须淡化5天以上,淡化时间越长越好,淡化最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缓解优质蟹种短缺,提高商品蟹规格,增加养殖效益,2001年我站在俞垛镇养殖场进行蟹种培育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扣蟹成活率高,规格适中,而且产量高。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亩,原为青虾养殖池,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配有排灌  相似文献   

17.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基础,大规格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成功的关键,现将大规格优质蟹种池塘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培育池条件1.培育池大小与结构蟹种培育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地,底质以黏壤土为宜。培育池面积1-3亩,形状为东西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长宽比1∶3-5,宽度不超过30m,池塘埂坡比1∶2.5,池深1.0-1.2m。在池内离埂2m外开挖1.5-2.0m宽的环形沟,沟深0.7-0.8m。  相似文献   

18.
<正> 二、蟹种放养 (一)放养前先做池塘清整消毒工作 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先排干池水,冻晒一个月后,铲除塘底过多淤泥(留10cm左右淤泥,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安装好进排水口防逃铁丝网,维护好池埂。然后在蟹种放养前15天,应彻底清塘。先向池中注水30—50cm,每亩施生石灰50—60kg(将生石灰加水稀释后,趁热时全池泼洒)。 (二)蟹种选择 1、池塘养蟹以长江蟹效果较好。所购蟹种要求规格一致,活泼健壮,附肢齐全,其体色为青灰色或黄绿色为好。  相似文献   

19.
<正> 1998年5月以来,我站连续开展了安徽省实施渔业致富工程计划项目——河蟹工厂化育苗培育及养殖成蟹试验示范,作为该项目的子项目,现将2001年,我站进行的海水工厂化育苗投放后培育豆蟹、扣蟹试验,介绍如下: 一、材料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在10口池塘进行,每口面积2.5-4亩,总面积33亩。水深1.0-1.2米,  相似文献   

20.
养殖扣蟹苗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各地有不少地方的农户集资购苗饲养.但有些农户因第一年蟹苗出塘后清塘不彻底,第二年又将大眼幼体苗投放塘内继续饲养,往往导致养殖失败,例如:我县大圩镇凌边村水产养殖户张岁权,2003年在4亩池塘中饲养扣蟹,起捕到250公斤苗种,清塘后于2004年5月底,又投资三千多元购买了5公斤大眼幼体,投放在这口池塘中,继续饲养扣蟹,大眼幼体投放后一个多星期,变态十分好,一期幼蟹苗很多,看到池塘四周的幼蟹苗成群接队的,老张心里十分高兴,谁知,老张在观察蟹苗活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