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搜集2012—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描述产业结构变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后疫情时期产业结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采用梯度提升回归树方法对接下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出预测。最终得出相关结论:(1)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数总体趋好发展,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冲击较为严重;(2)疫情期间的产业结构变化使经济发展稳定性变差,生产效率变低。创新点在于改变现有研究中只用描述性方法测算产业结构和高质量发展关联度的方法,选取模型来定量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三次产业结构也面临着一定的调整。基于此,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方法,分析出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提出发展绿色农牧业,倡导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新型服务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俞伟 《现代经济》2007,6(10):7-8
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持久性,要求整个经济部门的比例协调、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基本一致,经济总量大致平衡、能够避免严重的过剩和短缺,防止大起大落,畸形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意味着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供求基本平衡,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因。优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不合理的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则严重妨碍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型,对产业结构的状况有更新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的产业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8-2022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新五年",在经济发展道路上,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必然选择。当前,吉林省面对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要把握战略机遇期,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完成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利用新产业结构、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尽早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更大的城市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国有化程度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京津冀在实施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产业转移和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会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分割。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快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相似文献   

6.
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这种调整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是贯穿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其战略意义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包括自适应效应、产出效应、成长效应、扩散效应及产业组织结构的供给效应,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并不是脱离产业结构而单独发生的经济过程,而恰恰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结果。产业结构效应或者说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具有明确而稳定的传导机制。还提出了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增长转变,随着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广西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建立偏离—份额分析矩阵表对广西三大产业部门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产业演进过程中各地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优劣势和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再运用产业结构四象限分析法明确各地市的三大产业演进所处阶段。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和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是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推动现代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基石;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最后提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鼓励科技创新,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辽宁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未来几年辽宁经济发展的主线。为此,需要了解和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抓住机遇,以国际产业结构转移为契机,调整相关政策,加快辽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辽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来看,高新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决定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素质低下,产业结构水平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产生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乏力问题的根本之道.我国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又要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中国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工业智能化将对社会生产产生颠覆性影响。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断收紧的当下,世界主要国家不断加大智能生产设备研发投入,旨在通过智能革命实现经济新一轮跃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加速推动工业智能化改造是快速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抢占经济发展先机,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在综合梳理工业智能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业智能化引致的生产效率、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出发,系统梳理工业智能化相关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工业智能化相关研究的不足,并进一步分析该领域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消费模式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利用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的概念提出一种权系数法,专门用于分析消费产品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使用消费产品结构的合理度作为指标分析和预测中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继而得到以消费作为先导的情况下应优先发展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组织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伴有相应产业组织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依托产业组织的优化,产业组织的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内容。产业组织的优化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4.
以低污染、低排放为显著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发挥资源优势,高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摆脱高污染困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更需要国家低碳型流转税、低碳型所得税等各项税收政策的有力支撑。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低碳税收政策,通过对资源合理消费、有效利用及低碳技术研发的引导,促进山东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和北京为标准区域,分析了河北省从"六五"到"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结论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有一定竞争优势,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第三产业偏小,缺乏竞争力。据此提出以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来推动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结构变迁的过程,而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变量结构为三次产业的结构,研究产业结构的变迁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1990—2009年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把我国省域分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按不同类型地区对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变迁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地区的产业产出结构及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轨迹,为我国省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年—2007年度的IO表,对完全消耗系数、投入—产出系数进行实证分析,并具体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能够最有效推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现阶段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具有不相适应性。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互适应性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结构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了要素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通过扩展人力资本MRW模型,构建了包含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以及产业结构的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索性地对成渝城市群要素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中的教育投资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而物质资本由于其过多的存量积累而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从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人力资本结构中的健康投资受总人口死亡率小幅上升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负效应。因此,成渝城市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通过改善提升人力资本结构的投资质量,使之与物质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形成最佳匹配比例,共同推动其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0年期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冲击表现出弱逆周期性,从长期来看,经济波动的“坏日子”正好是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的“好日子”,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波动具有“熨平效应”;高级化冲击则呈强顺周期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短期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影响。运用2006-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U型"变化。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更有利于工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集中度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U型"影响将会进一步强化。这反映出城市体系结构失调对工业碳排放降低的制约作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动缓解,因而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城市体系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