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农业运行机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运行机制有哪些异同?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国的农业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分别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这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基础之上。因此在讨论我国当前的农业运行机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运行机制时,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我国,土地兼并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过土地买卖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情形是不存在的。然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正是由于存在着土地私有制,所以存在着土地兼并以及通过土地买卖而扩大私人农业生产规模的可能。这一点可以被看成是  相似文献   

2.
把土地相对集中起来,是已被一些经济 发达国家所证明了的一条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之路。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实行相对集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的来看,目前人们对实行土地相对集中问题的认识还不一致,我认为,实行土地相对集中不仅是一个由生产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怎样理解农业双层经营 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农村改革怎样深化?这是前几年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种观点是,应该由经营方式的改革向所有制的改革推进,有人主张实行土地私有制,有入主张实行“国有私营”或“国有永佃”制。其共同点是确立小农的主体地位,通过土地商品化,推动土地集中,以提高农业商品率和现代化水平。我们认为,这一改革思路,既不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还必然带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为了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得太远,以实现“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对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银行过渡时期的发展问题应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国家应给予优惠保护政策。 1、对发放的农业贷款应实行免税政策,并执行国家的基准利率,以鼓励农村合作银行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无论在什么经济体制下,保证十一亿多  相似文献   

5.
曾经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过的“淡泊经营土地”现象,近年有向西部蔓延的趋势。连贵州这样不发达省份的农村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一些农民把主要精力、大部份投资和时间用于经营其它项目,而对土地的经营则仅仅为了满足口粮和完成国家征购任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愈来愈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二是种田比较效益低。例如种一亩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会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如英、法、德等国首先并且同时取得胜利。然而10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在上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胜,几乎都是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首先获得成功。这些国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经济技术落后,使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很不发达;二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俄国和中国都是这样的国家,中国比俄国更落后。但是,正如列宁指出:“我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时旭辉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理论界对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讨论热烈,一些人认为,改变目前我国农业徘徊不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改革土地“无限分割细碎”的分散经营制度,主张“适时地”推动土地产权流转...  相似文献   

8.
关于绝对地租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学界在80年代初,曾围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后农业绝对地租的存在及其来源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差额构成的绝对地租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否还存在,有两种观点:一是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二是有下...  相似文献   

9.
土地私有化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绝不能依靠必然会导致农村两极分化的土地私有化政策。可以考虑以下思路:(1)改革税赋政策。90年代的分税制税赋改革是当前国民经济中酿成很多问题(包括“三农”问题)的根源。在分税制下,愈是工商业、第三产业不发达的西部区域,其地方税来源只能主要来自农业,沉重货币税赋反而比经济发达地区更沉重地直接压在农民头上。(2)国家应设计、建立一种有利于保护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农产品市场采购流通体系,不应把全部农产品放到市场上听任自流,接受国际农产品的挤压和竞争。(3)降低农民的货…  相似文献   

10.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变革时期。但在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例如,越来越多的农民轻视耕地经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养猪农户减少;少积或不积自然肥料等等。据此,不少同志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在萎缩,而且是因为乡镇工业发展过头而引起的。我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出现上述问题是事实,但更应当看到,自给自足、小而全的传统农业的萎缩,商品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的产生,正是我国当前新、旧体制的转换在广大农村所包含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11.
会讯     
中国农经学会土地经济研究会、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大农经系于10月下旬在山东省弁平县共同召开了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学术讨论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影响土地经营规模的条件、规模的适度性、我国实行规模经营的形式、发展规模经营的措施以及考察经营规模的方法等问题。会议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土地经营规模的试验是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一、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含义、必要性及效果的认识 (一)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是指改变现有“人分口粮田,劳分责任田、猪分饲料田”的土地平均经营格局,使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向种田能手集中,形成单位劳动力经营较大面积土地的专业化生产。 (二) 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如何?对此有三种观点:一种  相似文献   

13.
舒超 《农村展望》1997,(5):48-48
二战后日本的小农经济为何一直如此稳固,而其农业中资本主经营发展为何如此缓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一般,在农业中发展资本主义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用发良的办法把封建地主经济绥慢地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为“普鲁士道路”;另一条是以革命 手段废除农奴制,彻底打碎封建经济,促进小农经济的自由发展,并在农业分化的基础上发展的资本主义大农业。走这条道路的典型国家是美国,故亦称为“美国式道路”。从日本农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看,上述两种形式都不典型。战前日本长期保持了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中的变革很不彻底。按理,封建地主经济应绥慢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应逐渐成为农业资本家,便实际上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基本未变,仍居统治地位。战后“农地改革”消灭了地主经济,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土改是比较彻底的。但是,日本几十年并没有出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大农业,农村中小农经济仍占着绝对优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然同日本的各种具体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首先,土地私有制的高效率问题因国情而异,并非通则。其逻辑是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之上,把土地作为一种单纯的生产要素,通过自由的市场交易实现效率最大化。但是,在现实中,土地私有化的国家并非如其主张者们所宣扬的那般和谐。比如,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土地私有制效率表现就大不相同。在鼓吹土地私有制造成西方国家农业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问题》杂志发表的高鸿宾同志的文章,论述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双层结构”问题。他认为,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农村地区性的以统分结合为特征的合作经济组织(通常指生产队)可以撤销。他主张,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合一”。他认为,由于农区的一般生产资料,牧区的畜群、围栏、棚圈,渔区的渔船等,早已突破了“生产资料公有的框框”,实行了“两权合一”,下一步就应该突破“土地公有原则”,实行土地、草场私有了。他提出的问题,确如《编者按》指出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亟需增强工业物质的投入和装备 对于农业的基础作用,就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十分重视。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一个对农业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他们又回过头来用工业装备农业,把传统的落后的农业转变成为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机器、电气装备的现代化的农业。日本在本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农业发展不足,国家要用大量外汇购买粮  相似文献   

17.
国外两种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户经济行为,国外尚无统一认识,大致归纳为两派,一是“形式经济学派”,认为农户类似资本主义企业或“公司”,其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主张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农户经济行为;另一派是“实体经济学派”,认为农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有着独特的经济行为,它在经营目标,收益核算方法等方面都有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因此,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的经济学原理难于解释农户经济行为。本文就两派观点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客观评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评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的观点,认为法律对土地集体所有权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评析了“土地私有制是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观点,认为这种主张的实质是通过永久性地固化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关系来搞农村土地私有化,无视和否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注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思想;评析了“农村土地私有化会使农民更为富裕”的观点,认为私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并不能使农民实现权利与结果的公平,绝大多数农民也不可能通过农村土地私有化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富共享;评析了“‘一田两主’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有效途径”的观点,认为这一论断是通过实际架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来变相主张农村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工业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本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耕地集中,经营规模扩大。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经营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办理农村保险的情况千差万别,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种类型,是发达国家的农村保险。这主要是指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象美国、法国、西德、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工业发达,经济条件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土地所有权比较集中,而且农业生产多是纯粹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